第116章 不一样的衡量标准(第 2/4 页)
姚教授:“不算是很了解,我今天听别人提到这个名字了。”
一个普普通通的刚高考完的学生,居然能入姚教授这种层次人物的耳,真是难得。
贺天昌不是很能理解。
贺天昌:“姚教授,能冒昧问下上个提到林灰的人是谁么?”
姚教授:“这么多年,你这个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格倒是没改……”
贺天昌不好意思地笑笑。
姚教授:“最早提林灰名字的是京大的贾麓贾副院长,上午他跟水木招办老师讨论新生事宜的时候刚好我路过。
贾副院长跟我们商量,让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要跟他们抢林灰这个考生。
如果我们愿意的话他们可以将华北地区除了北域外其余省的理科高考状元都让出来?”
贺天昌不解地问:“每年华北地区不都是生源争抢最激烈的地区之一么?
今年京大怎么这么下血本,愿意为了一个林灰直接将华北另外几个省份的高考状元让出来?
不对啊,那个贾教授不是京大语言学方面的教授吗?
林灰是理科状元,他对林灰感兴趣算怎么回事呢?”
姚教授:“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贾教授虽然是语言方面的教授,但其实主要从事的方向却是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近几年主攻方向就是在搞和计算机的交叉。
这个林灰同学有一些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专利,他们觉得林灰这个同学在自然语言处理这方面很有天赋。
自然会对林灰很感兴趣……”
贺天昌:“京大嗅觉够倒是灵敏啊,这么快就知道林灰在自然语言处理方向搞出的动静了?
姚教授,这也是我要跟您说的,林灰同学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很有天赋……
他提出的生成式摘要算法很有想法,可能用到了一众前所未有的研究思路。
反正我感觉要利用传统方法的话想实现他提出的那种算法很难做到……
……
所以我才举荐他参加一下计算机实验班的选拔……”
姚教授:“天昌啊,你的想法很好。
可是我来问你,你的举荐有考虑过林灰同学的意志吗?”
贺天昌:“我……”
姚教授:“或许你觉得你现在的行为很正确。
但你想想真的合适吗?我们没权利去替别人的人生做选择。
像林灰这种能取得很高分数的同学,应该是很有规划的。
他们的路应该是由自己选择的。
而不是由你我在幕后来安排。”
贺天昌:“姚老,这位林灰同学真的在算法方面有极高的造诣。
这并不是我信口胡诌,我是潜心琢磨了他发表的东西才发表的看法。
虽然林灰同学的研究成果在您面前不够看。
但林同学能在18岁做到现在的地步,未来完全是不可限量。
我也知道我背后使力这样的做法不太好,但我也是爱才心切。
我见多了太多天才的夭折。
我真的一点也不想林灰同学走弯路……”
姚教授却不这样认为:“只有进入水木的计算实验班才不算是弯路吗?
还是说只有从事计算机领域才不算走弯路呢?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