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青城五灵夜聚首(第 3/4 页)
张青峰走到岩石边缘,向岩下海棠溪边望去,见涧深壁陡,藤萝垂挂,涧底一条雪白小溪正淙淙流淌而过。他立定站立运行修炼丹田的功法,只觉丝丝清凉之气从毛孔皮肤间缓缓渗透而入,汇聚至丹田处。
他将几轮周天运行完毕,暗想道:“此处灵气果然充沛而精纯,如常来此地吐纳,必定可以助我壮大内丹。据闻月色圆满之际便是灵气至盛之时,那我月圆之际来此必定更有收获。”当下收敛心神,静心呼吸吐纳了两个时辰方才收功。
一位道士踏步而来,向他见礼道:“张师弟,掌门已告知你可在此地清修,只是入夜之后,掷笔槽和龙桥那边万万不能去,特别是月圆之夜。”
道士是天师洞管事崔秋云道长,管理天师洞道观已有十多年。
张青峰道:“掷笔槽和龙桥一向是禁地,我自然知晓不能去,请崔道长放心。”崔道长笑道:“张师侄记得就好,掌门一再叮嘱我要转告于你,否则定当门规处罚。”说着转身就要离去。
张青峰正色问道:“崔师兄监管天师洞多年,想来夜间和月圆之夜必定也来过此处,是否真的见过什么奇异之物?”崔道长脸色微变,摆手道:“我曾有几日夜巡至此,听得龙桥那边有异动声响,但从未想过越过界线。”
青城派一直有这样的禁忌和传说:约一千年前,巴蜀地区人鬼混杂,巫妖横行,残害百姓,青城山就是鬼魔盘踞之所。张天师得太上老君旨意,率弟子于山中设立法坛,大战“八部鬼师”、“六天魔王”,扫荡了鬼城龙宫,降伏了鬼帅魔王。最后,张天师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会盟于青城黄帝坛下,使人处阳明,鬼行幽暗,使六天鬼王归于北酆,八部鬼帅领众窜于西域……
至今,青城山中仍随处可见天师降魔宏道的遗迹,有鬼神会盟的黄帝坛,有藓幽壁湿的掷笔槽,更有“人鬼分途”的龙桥。其间龙桥之处最为诡秘,传张天师与众鬼于此立誓,以朱笔画山,使青崖中绝,至此人鬼各居一边,相安无扰。
至此,张青峰便选择灵气最旺盛的寅时和辰时,到天师洞边的三岛石附近打坐吐纳,吸取天地精纯气息。时光飞逝如闪电,很快到了腊月过年,紧接着一晃又到了炎热的六月时节。张青峰日夜苦练,内丹又长大一分,已可以将“金光万点”这一剑式神完气足地使出,体内的阴阳二气也愈发坚实。
这一日,太阳一早就跃上青城山山头,散发出万丈光芒。到了午时,它仿佛发狂一般,发射出一阵又一阵的滚滚热浪,将山中林木都晒得无精打采地垂下枝叶。太阳一直暴晒到酉时,方才慢慢温凉了二分下来。
这一天好晒,晒得向来幽静清凉的青城山也炎热难当起来。
张青峰在上清宫吃罢晚饭,只觉热气依旧未散,想要读书,看了几页一句也没记下,心中想道:“今天是农历十六,这般炎热的天,晚上一定会有银盘般的圆月出现。青城山中还是天师洞最为清凉,不如先去那里散散热气,晚点再看看圆月。”
他吹着带着热气的晚风,信步走下天师洞去。走至山门外,见墙壁上贴了张红纸黑字的告示,上面写着两行字:今日有事外出,任何人不得擅入天师洞,否则门规处罚。落笔处写着崔秋云三个字。
张青峰只得止步,转头向别处行去。他乘兴而来而不得入,自然有些扫兴,便折步去天然画图处徘徊观赏了一番。
不多久,一轮皎洁明月慢慢爬上西山之顶,将青城山照耀得如白昼一般。张青峰从天然画图处返回上山,抬头向耸立在云天月色下的银杏树望去,见银白的月光与银杏金黄的光彩交织辉映,将青城山装点得恍若仙境一般。
张青峰居住山中时,几乎每日都埋头苦练武艺,极少有放纵心境欣赏山中美景的时候,见眼前美景非凡,当下看得如醉如痴。
他正看时,忽见掷笔槽附近一股碗大的杂色烟雾冒起,升至树顶便消散不见。这股黑烟在月色中常人极难察觉,但张青峰眼力极其敏锐,一瞥之下心中惊道:“莫非天师洞失火了?崔道长不在,须得有人看顾才好。”他猛地拔身而起,向烟雾升起处奔去,只数个起落,便跃过山门和古银杏树,落在掷笔槽边。
月色如水,张青峰似一片银杏叶般悄无声息地落在三岛石之上,居高临下向四周打量,只见月色之中,天师洞自“人鬼分涂”的龙桥处将月色两分,显示出人界清,鬼界浊的两分奇观。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