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军歌嘹亮(第 2/2 页)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新唐要让四方
来贺
这首后世著名的歌曲,本来是陈涛作词、张宏光作曲、屠洪纲演唱,不过现在的词曲作者换做了新唐国防军总司令萧峰。在确定国防军军歌的时候,萧峰第一个就想到了这首《精忠报国》,在他看来,这首既雄壮又提气的《精忠报国》,用来当军歌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就毫不客气的把歌词默写出来,又稍加改动,把“心似黄河水茫茫”改成“心似大洋水茫茫”,把“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改成“堂堂新唐要让四方来贺”,一首雄壮的军歌歌词就诞生了。不过作曲却遇到了麻烦,因为他根本不识谱,想要把曲子写出来,那可是张飞绣花——大眼瞪小眼。但这难不住萧峰,马上让庄西言给他找来当地著名华人作曲家刘祖泽,由他先哼出曲调,让刘祖泽听着调子再谱出曲子。经过几次修改,《精忠报国》在终于提前五十多年诞生了。
有了词曲,萧峰马上下令所有部队都开始学唱。因为国防军的所有官兵都是华人,虽然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但接受的确是中国文化的教育,精忠报国的典故,自然也都非常清楚,所以这首歌曲一经推广,马上毫无意外的受到所有官兵的欢迎。仅仅用了几天的功夫,所有官兵就全都学会了,成了每次部队集结时必唱的歌曲。
这么好听的歌曲,也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有很多民众也早就学会了,现在听到几万名军人一起唱这首歌,立刻觉得非常亲切。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几万名士兵几乎是喊出来的歌声声势大得吓人,而他们又毫无精神准备,把他们吓了一跳,但很快就适应了,接着就开始跟着熟悉的旋律哼唱起来。一时间,场内场外高唱《精忠报国》的歌声响切云霄。
军歌唱完了,这还不算,各部队之间马上又开始相互拉起歌来。因为部队是以营为单位集结,各营之间就开始用唱歌互相挑战。《我的老班长》、《绿军装的梦》、《军中绿花》、《热血颂》、《打靶归来》、《再见吧妈妈》……,这些后世的经典军歌唱了一首又一首。当然,这些军歌无一例外都是萧峰剽窃的成果,稍加改动之后,由刘祖泽根据他哼唱的曲调谱出曲来,再迅速推广下去。
部队集结的时候,各个单位之间互相拉歌,本来是八路军的拿手好戏,也是后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保留科目,在全世界只此一家,别无分号。那次延安的晚会上,萧峰的特战队被周大勇的**警卫团拉歌,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差点出了洋相,那次的经历让萧峰终生难忘。所以这次新唐国防军一经组建,他就把拉歌当成了重点推广的训练项目,要求各部队必须都要学会几首歌曲,并教给他们互相拉歌。这不但是为了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不丢面子,而且他也认为,这是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条捷径。也正是出于这种想法,他才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的把以前学过的军歌全部翻腾出来。
陈嘉庚、庄西言、洪渊源、肖玉灿等新唐国最高成首脑就坐在**台上,部队入场时那宏大的场面、严整的军容,已经让他们惊得目瞪口呆。这些人都算是见多识广了,也见识过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军队,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雄壮的队伍。而且直到今天,他们才吃惊的发现,原来自己的国家竟然拥有这么强大的一支军队。
及至听到几万名军人一起合唱军歌,那惊天动地的歌声更是让他们心跳不已,又激动万分。心潮澎湃之余,突然想到他们之所以会拥有这样一支强大的部队,全都是萧峰的功劳,再看向萧峰的目光中,除了敬畏,就只剩下佩服和崇拜了。
陈嘉庚隔着椅子把身子靠向萧峰,激动的说道:“萧将军,你可真是太了不起了!仅用半年多的功夫,就能调教出这样一支强大的部队!若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会相信,世界上还有这样威风的部队!”
陈嘉庚心里激动,萧峰心里又何尝不是激动万分?这种壮观场面,他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后世电视上九九大**时那威武的方队,一直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也是他为什么刚组建特战队的时候,就不惜耗费宝贵的训练时间,让队员们练踢正步、走方队的原因。遗憾的是,仅仅几百人,不管怎么走,怎么站,总是规模太小,看上去不能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后来在塞班岛上,部队倒是多了,也练踢正步、走方队,可他又忙的脚不沾地,很少有时间长期呆在岛上,也就没看到自己的部队大规模集结是什么模样。
而今天,从全国各个防地赶来的将近三万名士兵一起入场,这种规模,比后世的九九大**人数还多,虽然没有踢正步,没有机械化部队,但这也足够了。士兵们严整的军容、嘹亮的歌声,足以说明这支部队的士气是多么高昂,都只是多么旺盛。虽然这支部队眼前出了一点点小问题,但他相信,只要过了今天的表彰大会,这支部队就会一扫这些日子的阴霾,重新振作起来,而且精气神会比以前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