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遭遇伏击(二)(第 2/2 页)
日本军部对沃尔夫冈的意见非常赞同,马上命令照此实施。于是,派出一个小队,由上次逃回的那个间谍带路,直扑无常的秘密基地。这个逃回来的间谍,就是第一次曹满囤抓那六个间谍的时候漏网的。他们当时去了七个人,而不是六个,这家伙是组长,躲在后面指挥,因而逃过一劫,也摸清了这个基地的真实面目。
按日本军部的想法,整个无常基地,只有十几个残废士兵把守,派这一个小队去给他们点压力就足够了,又不是真要消灭他们。可哪知道偷鸡不成蚀把米,那十几个残兵败将的战斗力依然强横的让人咋舌,派去的一个小队就如泥牛入海,一去再无消息。等了两天,也没有回来,连那个带路的家伙也不见踪影,只得再次派人前去查看,却发现在距离基地不远的大路**,六十多颗脑袋垒成一个颇为壮观的人头塔,因为天气炎热,那些人头已经开始腐烂,浓重的腐臭味道远远地就能闻到。腐烂的人头一个个呲牙咧嘴,把勘查情况的人吓了个半死,但根据人头上仍然扣着的军帽,就可以知道,这些人头,就是派出的那一个小队。
不过虽然日军损失了一个小队,但沃尔夫冈的目的达到了,留守基地的曹满囤得意洋洋的向萧峰报告战果,却引起了萧峰的警觉,命令他们撤离基地又遭到拒绝,只得赶紧率部赶回救援。
而这个时候,沃尔夫冈留下两名会说中国话的挺身队员,换上中国平民的服装,携带一部电台,潜伏到孟津渡口附近,严密监视渡口,无常特种部队如果从陕北返回上海,孟津渡口是必经之路。沃尔夫冈则带着其余的人返回,来到这个地方,把部队在周围的山头上埋伏下来,耐心等待消息。他原来经过这里的时候,就发觉这里是一个打伏击的绝佳之地,而且这里也是无常特种部队返回上海最近的一条路,他们必走这条路无疑。
一切都按照沃尔夫冈的设想在发展,无常特战队果然倾巢回援,在过孟津渡口的时候,潜伏的两名挺身队员远远地就发现了他们,虽然因为怕被发现,不敢靠的太近,但是通过这支部队那极为特殊的服装、精良的他们甚至从没见过的装备,还有他们所散发出的浓重的杀气,都可以判定,他们就是无常特种部队。
两名挺身队员不敢怠慢,在无常特种部队前脚过去之后,就赶紧发电报向沃尔夫冈报告。随后一路跟在无常特战队的身后,每隔一段时间,向沃尔夫冈报告一次他们的行踪。因为萧峰和他的特战队员全都归心似箭,再加上这两名挺身队员加倍小心,一直与他们保持三四里路以上的距离,所以这两个家伙跟踪了他们两天两夜,竟然没被发现。
当沃尔夫冈收到最后一份电报,说无常特种部队距离埋伏地点还有十里路的时候,沃尔夫冈一下子兴奋起来,立刻命令所有部队做好准备,准备给无常特种部队致命一击。沃尔夫冈的特种部队装备极为精良,拥有六门六零迫击炮、二十挺mg-34通用机枪,其余人手一支尚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大量装备部队的mp-38冲锋枪。mp38式9mm冲锋枪是德国埃尔马兵工厂为满足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的需要,于1938年生产的,同年部队列装,所以取名为mp38式。这种冲锋枪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地使用折叠式枪托,采用钢材与塑料制成的冲锋枪。该枪发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射速500发/分,200米以内火力凶猛,在50-80米的距离内,很容易一枪击中人的头部,这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而配合他们作战的日本挺身队,则配备有六个掷弹筒、八挺歪把子机枪,其余的人一色的mp-34冲锋枪。
一支三百人的部队,就装备有这么强大的火力,除了无常特种部队,只怕放眼全世界,也挑不出第二支了。
无常特种部队的行军速度很快,沃尔夫冈接到最后一份电报刚过了不到四十分钟,一支十一人的小部队就出现在对面谷口。
看到等了几天的目标终于出现在眼前,沃尔夫冈激动地都有些发抖了,连忙传下命令:这支小部队只是敌人的尖兵部队,各伏击部队严密监视目标动向,没有他的命令,不得暴露目标!
为了加强通讯、便于指挥,沃尔夫冈这支部队除了两部电台外,还装备有五台昂贵的步话机,通讯力量可以说非常强大,但这当然不是跟无常特种部队相比。
这支无常部队的尖兵小队显然没有发现危险,在对面的谷口四下一巡视,就直接进入了开阔地。一个个走的看起来很随便,毫无警惕。但沃尔夫冈还是从他们握枪的姿势,以及它们相互之间所走的位置看出来了,这些家伙一个个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绝对是从战火里滚打出来的老油条。相比之下,沃尔夫冈不禁有些气馁,自己的部队可走不出这个水平,虽然他心里不愿意承认,但这就是事实。毕竟他的部队自组建以来,所有的作战经验都是在训练场上获得的,他本人虽然参加过上次世界大战,但进入特种兵部队,却是德国战败以后的事,也就是说,他的所有战斗经验,都是在当特种兵以前获得的,作为一个特种兵,他也是第一次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