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雪夜突袭(第 2/3 页)
石楞子接到石牛的回电,哭笑不得,转了半天,挨了一通骂,问题还得自己解决。不过,石牛的这一通骂,倒把他的底气给骂出来了。信心十足的做好战前准备,带领着手下四十多名特战队员,杀气腾腾的奔赴战场。
石楞子和特战队员们把床单往脑袋上一拉,连脑袋盖住,就在雪地里匍匐前进,慢慢的接近了山脚。
之所以选在小山包的西南角,一个是因为这里是小山包的一个尽头,他们上去之后,即使被鬼子发现,也不会受到整个山顶上鬼子的集中火力攻击;另一个原因是:这一面山坡上的积雪大部被强劲的北风吹走,只剩下薄薄的一层,他们运动起来,要容易很多。
石楞子的特战队,没有萧峰的特种部队那么精良的武器装备,他们配备的三八大盖枪身太长、射速太低,在这种时候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携带。现在,他们每人配备的是两支毛瑟二十响盒子炮,一把亚光处理过的三八式刺刀,六个日本造手雷。
在攻打731基地的时候,他们就接受萧峰的提议,全部配备了盒子炮,当时,为了给他们配齐这四十多支盒子炮,赵尚志几乎把所有的干部都缴了械。他们现在配备的盒子炮,是这次他跟着张寿篯去见苏克洛夫将军的时候,苏克洛夫将军慷慨赠送的。
在山脚下,石楞子轻轻一挥手,其他所有队员马上停止前进,两名猎户出身、身背弓箭,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士兵超过他的身边,向山上爬去,没有消音器,弓箭是消灭鬼子岗哨的最佳选择。直到他们爬出十多米后,石楞子才带着队员,在后面悄悄跟了上去。山坡上光秃秃的,山上的鬼子为了扫清射界,把所有的树木都砍伐一空。
远处,激烈的炮战仍在继续,炮弹在夜空中划出明亮的光线,看上去漂亮极了,吸引的驻守在山顶上的鬼子都在探头观看。自他们驻守到这座小山包上之后,一直平安无事,时间长了,就慢慢的懈怠下来,放松了警惕。
在战场上,这种懈怠是致命的。两名背负弓箭的特战队士兵,悄悄接近了面向他们这面的鬼子机枪阵地。他们爬的很慢,从山脚到山顶,也不过七八十米的距离,他们爬了足足有一个小时。山顶上有一挺重机枪,负责封锁这一面山坡。两名鬼子机枪手虽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不时的向山下看看,但更多的时候,都在欣赏远处激烈的炮战,偶尔还挥舞着拳头,为自己的炮兵鼓劲。
两名弓箭手这时都已把弓箭握到手里,在距鬼子机枪阵地大约二十米的地方停下来。瞅准了鬼子机枪手转过头去的机会,相互打了个手势,猛然起身半跪在山坡上,张弓搭箭,“嗖嗖”两声,两只利箭几乎同时飞出,准确地扎进两名鬼子机枪手的咽喉。远处的炮声,很好的掩盖了弓弦的响声,两名鬼子机枪手喉咙格格作响,却一声也叫不出来,手捂着脖子,慢慢的软倒在工事上。
两名弓箭手把弓箭一扔,回手拽出插在后腰上的两支盒子炮,“嚯”的站起身来,像两头敏捷的豹子,“嗖嗖嗖……,”几步就冲上了山顶。
山顶上的鬼子,看着远处的炮战,个个兴高采烈,偶尔也有会有几声抱怨,嫌自己命苦,摊上警卫部队这么个倒霉差事,捞不到上前线去狠狠的教训教训该死的俄国人,对身边所发生的变故,一无所觉。
两名冲上山顶的特战队士兵,直接跳进鬼子的战壕,不等站稳脚跟,手里的盒子炮就开火了。四支二十响的盒子炮,近距离射击的威力,就跟四挺轻机枪差不多,一下子就把附近的十几个鬼子打倒在地。
猛烈的枪声,惊动了还处于兴奋中的鬼子,转头一看,竟然有敌人摸上了自己的阵地,这还了得,离得远的,就赶紧调转枪口,准备还击。离得近的,就挺着刺刀,嗷嗷叫着,反扑上来,反而挡住了后面鬼子机枪的射界。
石楞子这时带着特战队也冲上了鬼子阵地,盒子炮一齐开火,把反击的鬼子尽数打倒。石楞子趁着这个机会,一个人就把一百多斤的重机枪抱着转了过来,哗啦一声,推弹上膛,虎吼一声:“快给我趴下!”拇指跟着推动击发压铁,重机枪立刻发出怒吼,先敌开火,7.7mm子弹暴雨似的呈扇面状泼了出去,4500米的最大射程,使得这一挺重机枪,就可以控制整个山顶。
石楞子手里的九二式重机枪不停的射击,旁边一名特战队员充当他的副手,抓着压满黄澄澄的子弹的保弹板,一个接一个的塞入子弹入口,保证了火力的连续性。
鬼子失了射击的先手,被石楞子的一挺机枪全给压制在战壕里不敢露头。特战队员趁此机会,跃进鬼子的战壕,弓着身子沿着弯弯曲曲的战壕,一边射击,一边往前猛冲,边跑边把手里的手雷不停四处乱扔。爆炸的手雷,把也同样弓着身子向他们冲过来的鬼子炸得肢体乱飞。
鬼子毫不示弱,立刻同样用手雷回敬过来,特战队开始出现伤亡,但因为事前已经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队员之间的距离拉得比较大,所以伤亡不算太严重。
冲在前面的特战队员终于跟反扑过来的鬼子迎头相遇,二十响盒子炮在近身肉搏中大显神威,完胜鬼子手里那长长的三八式步枪,把一个个冲过来的鬼子打得千疮百孔。
一场激烈的肉搏战,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石楞子的特战队,以伤亡十四人的代价,全部消灭了驻守山顶的鬼子一个小队六十余人。
取得首战胜利的特战队员来不及喘口气,就马上开始整修阵地,调整缴获的机枪、迫击炮和掷弹筒的射击方向,准备迎战闻讯赶来救援的日军大部队。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