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两个“土匪”带来的好消息(第 2/2 页)
“不要!”萧峰干脆地说道,随即转身去要整理床铺,却猛不防回手就去抢张寿篯手里的纸片。萧峰是干什么的?自他看到他们两人那一脸喜气,就知道自己要的消息来了,因为他一眼就看出张寿篯手里拿的是电报纸,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两张纸。
张寿篯早防着他这一招呢,手猛地往后一抽,把电报纸藏到背后,萧峰什么也没捞着。
张寿篯笑道:“跟你小子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我要是还能让你的暗算得逞,那我这个政治部主任也不用干了,没说的,想要就拿东西换!我要价也不高,就你那把军刀就可以了。”他早就看上萧峰那把buck军刀了,看着特战队人手一把的锋利又漂亮的军刀,张寿篯的心里早就痒痒的打上主意了。
“可是军刀只有一把呀,你们却有两个人,该给谁呢?”萧峰无可奈何的摊摊手说道,看来今天不出血是不行了,张寿篯这家伙摆明是讹上他了。
“那简单,”赵尚志笑道,“你不是还有手枪吗?我看那枪不错,就给我一支手枪吧,反正你有两支,给我一支也妨碍不了你什么。”他打手枪的主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你们想打劫呀?”萧峰叫道。
“怎么?不舍得?不舍得我们可走了。”张寿篯说着站起来,作势欲走。
“好好好,给你们,”萧峰只得投降,解下军刀和**枪,放到桌上,恨恨地说道,“遇见你们两个土匪,算我倒霉!”
张寿篯随手把电报塞给萧峰,乐滋滋的一把抓起buck军刀,翻来覆去看的爱不释手,赵尚志也不甘落后,也赶紧把m1911手枪抓到手中,看了看却又说道:“还有子弹,你只给我枪,就弹匣里这几发子弹,我打完了怎么办?不行!你得再给我一些!”
萧峰正想把电报凑到蜡烛前观看,听了赵尚志的话,气的翻了翻白眼,又从腰里抽出两个弹匣,狠劲的摔给他,骂道:“我他娘的算看透了,你这家伙整个就是一专业土匪!”赵尚志和张寿篯乐不可支,哈哈大笑。
萧峰看着手里的电报,脸上显出又惊又喜的神色。这两封电报,都是抗联驻哈尔滨的情报负责人发来的,一封是报告找到了那四辆鬼子汽车在哈尔滨停留的地方。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不过没什么奇怪的,抗联第三军在哈尔滨市内的情报力量很强,找到目标是早晚的事。
另一封电报可就出人意料了,而且对萧峰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的意外。电报里说:日本人和俄国人打起来了,地点在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的张鼓峰,双方都出动大量部队,现在正打得死去活来。
张鼓峰事件,在后世非常有名,那是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后不久发生的事。当时,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跟俄国人,为争夺现吉林珲春县敬信镇防川村北1.5公里处一个叫张鼓峰的地方而大打出手。日军先是出动一个师团,以后兵力又逐渐增加。
时任苏军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的朱可夫大将集中了四个坦克旅、三百架战机和二百五十门大炮,给骄横的日本关东军狠狠的上了一堂什么叫现代机械化战争的课。天上是成群的战斗机、轰炸机,不停的轰炸扫射,地上一排排的大口径重炮怒吼,航空炸弹和大口径炮弹把日军阵地炸成一片火海,火力打击的强度之高,是日本军人前所未见的。在无遮无拦的大戈壁深处,在十几公里宽的正面上,上千辆t34型苏联坦克卷起漫天的尘土,铺天盖地发动集团冲锋,坦克的履带毫不留情地碾碎了日本士兵的精神和肉体,把日本关东军狂妄的北进野心埋葬在风沙茫茫的蒙古大戈壁,这一战役,日军仅阵亡士兵就达五千多人,而苏军全部伤亡还不到三干人。
萧峰一边看着电报,一边在脑海里搜索有关张鼓峰事件的记忆,他记得张鼓峰事件好像发生在1938年夏天,也就是七八月份,可现在还是1937年末,冰天雪地的冬天,事件发生提前了半年多,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自己的到来,竟改变了历史?
他可不知道,因为特战队士兵的个子高大、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超强,让久居东北的日军川田明治中将判断错误,以为是抗联勾结俄国人搞的鬼,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一个是因为东北的抗联大部分都受到俄国人的支持;再一个就是,那时候俄国人正在张鼓峰一带虎视眈眈,经常找茬跟关东军发生摩擦。所以,他把袭击牡丹江的责任划到了老毛子头上,并把这一结论上报给第三军军长斋藤恒,斋藤恒又上报给关东军长春总部。
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大将对这份结论深以为然,他早已对老毛子在张鼓峰的作为感到恼火,总想给老毛子点颜色看看,可没想到他还没动手,老毛子竟然又搞出这么大的事来,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立刻上报大本营,在得到大本营同意后,开始调兵遣将,一场本来由俄国人先挑起的战争,因为萧峰的到来,阴差阳错,竟由日本人率先动手了。
“怪不得这一个月小鬼子这么老实,没有到处找我们报那一箭之仇,没想到原来是在准备找老毛子的晦气,”萧峰看完电报,回过身来笑道,“这确实是个好消息,鬼子跟老毛子干起来,兵力肯定紧张,这对我们的行动可有莫大的好处,明天我就亲自去一趟哈尔滨,先实地侦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