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遭遇伏击(一)(第 1/2 页)
过了孟津渡口往南,再走不到一百里就是洛阳。一方面是汽车不能过摆渡,另一方面,日军的飞机经常空袭洛阳,坐汽车也太危险。所以萧峰的特战队在孟津渡口下了汽车,打发汽车原路返回,特战队乘摆渡过了黄河,继续步行前进。
因为要躲避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日军飞机,再加上日本间谍无孔不入,为了避免泄露行踪而招致损失,特战队不再白天行军,改为昼伏夜行。
又走了两个夜晚,在第三天黎明前,部队到达嵩山附近,第一大队小队长魏志芳带领他的小队十名士兵担任尖兵,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头。狙击手于伟抱着m1半自动步枪,走在第一个,为全队开路,他担负着随队观察和为部队扫清前进道路的重任。狙击手,在一支特种部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假如小队受到敌人远程火力攻击,一时又无法得到援助时,狙击手就会立即进行敌火观察,并进入有利的射击阵位,将最有威胁的敌人依次射杀。与此同时,狙击手还是选定撤退路线的“逃跑专家。”他有义务向小队指挥官提供最佳的撤退路线,并进行全程掩护。必要的时候,狙击手还要充当孤胆英雄,将敌人火力吸引到自己身边,以掩护大部队转移。可以说,一名狙击手,就是一个作战小组的保护神。
嵩山附近,群山连绵,在两面长满青草的山间小路上,于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警惕的在队伍前面行走着,刚刚走到一片开阔地上,忽然觉得心头一颤,浑身汗毛倒竖起来。丰富的作战经验,练就了他敏锐的第六感觉。
“有危险!”于伟第一时间发出警告,接着就蹲到地上,举着狙击步枪,四处寻找可疑目标。听到警告,魏志芳和所有队员马上在两边的草丛中散开,隐蔽起来。魏志芳同时命令通讯兵向萧峰报告,让大部队暂时停止前进。因为光线不太明亮于伟寻找的非常吃力,好一会儿,他才发现对面上顶上有两个类似钢盔的东西露出来。毫不犹豫的“砰砰”就是两枪,子弹准确地击中了目标,那两顶钢盔一歪,就低了下去。
“击中目标!”于伟话音刚落,对面山顶上被他击中的目标不远处,就响起撕布似的猛烈的机枪射击声,一长串子弹劈头盖脸的扫了过来。于伟躲闪不及,十几发子弹一齐打在他的胸前,他的胸前顿时绽起朵朵血花,身子晃了两晃,“扑通”一声摔倒在地。
对面的机枪打倒于伟之后,已找不到其他目标,马上停止了射击,光线尚不太明亮的天色,救了魏志芳小队。魏志芳就趴在距于伟不远的地方,眼睁睁的看着于伟中弹倒下,却无能为力。等到机枪射击一停,赶紧爬到于伟身边,于伟胸前血如泉涌,防弹衣挡不住机枪子弹那强大的穿透力,他的胸口几乎被打成了筛子。看到魏志芳爬到自己身边,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艰难的说道:“三……点钟……四……。”他想说四百米,但话没说完,头一歪,就没了气息。他拼尽最后一口气,给魏志芳指明了敌人的方位。
魏志芳一把抓过于伟扔下的狙击步枪,趴在地上向于伟指明的方向搜索,于伟最后的话跟他的判断一致。但是四百米的距离,超过了他手里的自动步枪三百米的有效射程,所以他拿过了于伟的m1.
就在这时,猛然看到对面山顶上枪口火光一闪,成片的机枪子弹又扫了过来,“噗噗噗……”钻到他面前不远的土里,接着就听到“嗵嗵嗵……”的迫击炮弹出膛声,对面至少有六门迫击炮在同时射击。
山顶上的机枪还在不停的射击,死死的挡住了他们前进的道路,只能后退了。魏志芳吓坏了,大喊一声:“炮击!撤!”爬起来掉头就跑,其余的特战队士兵不敢怠慢,在魏志芳发出警告的同时,也早已撒丫子开溜。在这没有遮挡的山谷里,遭到这么多迫击炮的集火攻击,如果还死死地趴在原地,那只有死路一条。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对手的本事,这些迫击炮好像算准了他们会向后逃跑,所以炮弹并没有落在他们藏身的地方,而是向后延伸了二十米。就这二十米的距离,却正好迎上了疯狂后撤的特战队员,一阵密集的爆炸声响起,魏志芳小队就没了踪影,代之而起的是冲天而起的大团烟雾和四处飞溅的泥土碎石,烟雾碎石中还夹杂着残肢断臂和破碎的枪支零件。
但炮击并没有停止,第一轮炮弹刚刚炸开,第二轮第三轮炮弹又到了,三轮十八发炮弹,彻底覆盖了魏志芳小队呆过的位置。在炮击的烟雾散去后,满地的弹坑中间,乱七八糟的到处散布着破碎的人体残骸,魏志芳和他的十名队员竟然无一生还。
萧峰带领的大队人马,在魏志芳带领的尖兵后面五百米的地方行进,因为这里还属于国军占领区,相对要安全一些,为了抓紧时间赶路,他没有在两翼派出搜索队,而只派了尖兵,没想到尖兵就出事了。
他带着大队刚走到谷口,就听到尖兵报告有情况,马上命令队伍就地隐蔽,但接着就听到了那特殊的撕布似的枪声,心里“咯噔”一下,奇道:怎么会是mg-34的声音?
mg-34通用机枪,由德国毛瑟公司设计生产,是世界上第一款通用机枪,于1934年设计定型,1935年开始装备德国部队。这种机枪若使用两脚架,配备75发弹鼓即可作为轻机枪使用,跟随班排作战。若使用重机枪的三角架,配备300发弹箱,即可作为重机枪使用,成为营连的支援武器。若装上装甲车辆,它又是车载机枪。其最大特点是不同于马克沁重机枪的采用水冷降温的方式,而是和轻机枪一样采用气冷式,通过迅速更换枪管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主要零部件都很容易装卸,操作简单,可迅速转移阵地(机枪能够迅速转移阵地在实战中特别重要);该枪理论射速为800-900发/分,最高可达1500发/分,达到了单管机枪的巅峰。碗口粗的大树都能打断;有两根备份枪管,一旦枪管过热可迅速更换。作为轻机枪使用时,有效射程为800米,作重机枪使用时,有效射程为1000米。因为射速高,射击距离远,因而被称为盟国步兵的噩梦。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