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震怒(第 1/2 页)
作为后世穿越者,萧峰对中国远征军那段历史有着不少了解,他知道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虽然遭到失败,但这只是暂时的,很快他们就会卷土重来,而且打了很多硬仗,取得赫赫战绩,并在缅甸一直坚持到抗战结束。再说就是自己不出手,今年年底,一条从印度通往中国的道路“中印公路”就会开始动工,而到明年的这个时候,中国远征军驻印部队就会开始发动缅北反攻作战,掩护这条公路的修建。
而在此后两年的战斗中,中国远征军打出了赫赫威名,甚至影响到了整个中国的命运。如果没有中国远征军打出的威名,在1945年6月26日召开的“旧金山制宪会议”上,中国能不能成为联合**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还真不好说。
正是因为知道这段历史,萧峰才不想插手缅甸的战事,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埋没了中国远征军即将得到的荣誉,更不想因此影响到中国以后在联合国的地位。
蒋介石和罗斯福接到萧峰的回电,对这家伙说的话一句也不相信,一支能够一次成建制歼灭四个日军主力师团的部队,而且是完美的全歼,战斗力肯定是非同一般,说什么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这肯定是他娘的胡说八道!整个新唐国一共才有多少部队?如果照他说的这样算的话,只怕整个新唐国防军都该取消番号了。
可是人家既然这样说了,你就是心里再明白又能怎么样?虽然大家已经签字结成盟国,但各签字国之间都是平等关系,谁也管不着谁。
老蒋看完电报,气的狠狠地骂了几句娘希匹,又摔了一个杯子,空发了半天脾气,确实无计可施,只好把这件事扔到一边,权当自己从未提起过。
罗斯福倒是没有生气,他跟萧峰直接打过交道,知道这家伙主意大、难对付,对自己的指手画脚从来都不买账,所以看到萧峰的回电后,只是苦笑了一下,就不再提这件事,免得自取其辱。
萧峰跟蒋介石和罗斯福的电文往来,只是这次卫国战争胜利后的一个小插曲,他还有很多事要忙。
部队打了这么大的胜仗,作为他们的总司令,自然是倍感自豪,同时也觉得必须得好好慰问一下这些浴血奋战、劳苦功高的将士,而**也跟他陈嘉庚有同样的想法。因此,当各参战部队还在原地休整、尚未归建的时候,两人就开始汽车倒飞机、飞机倒汽车的四处奔波,在各岛参战部队驻地之间不停的穿梭往来。看望部队、慰问伤员、发表热情洋溢的慰问讲话,这些活动成了这一段时间他们的主要日程。
接下来,各部队回归各自驻地后,新唐国政府、议会和国防军司令部又在雅加达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在这次卫国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功臣部队和立功官兵,大肆派发勋章和军功章。部队打得这么好,政府、议会跟司令部又怎么会吝啬几枚勋章和军功章?
现在,新唐国的勋章和军功章可不仅仅是给立功人员发一个牌牌就算了事,而是有相应的现金奖励的,而且奖励还非常丰厚。经政府和国防军司令部提出议案,由国会批准并刚刚实行的《新唐国防军勋章和军功章获得者奖励办法》规定:按照获得勋章和军功章等级的不同,获奖官兵可每月领取政府发给的五十到五百新元不等的现金补助,一直到获奖者本人去世为止。
要知道,这时候新元兑美元的比价为一比一,购买力相当强,再说新唐国的工资水平也不算太高,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一百到二百新元的样子。政府给获奖官兵一个月五十到五百新元的优抚待遇,而且这个待遇还是终身享受,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激动的奖励。
而新唐国政府对立功官兵的奖励还不止这些,政府还有一条明确规定:获得勋章或军功章的人员,他们的子女在升学、就业等方面都有优待,升学可以加分,就业也享有优先权。
这就是俗话说的荫及子孙后代了。
至于对在作战中牺牲或致残的官兵,政府更是优待有加。牺牲或伤残官兵除一次性发给丰厚的抚恤金外,他们的直系亲属或本人也可以每月从政府领取一百到五百新元的补偿金。具体领取数额按牺牲官兵生前的级别、伤残官兵的伤残等级确定。补偿金的领取也是终身制。
除此以外,新唐国政府和国防军司令部还联合下令,立刻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开工建设烈士陵园。命令中规定:陵园建好后,不管是之前、现在,还是以后,所有为新唐国牺牲官兵的遗体都将迁移到这三座陵园里安葬。陵园除安排专人管理以外,按照中国人的习俗,每年清明,政府还要组织社会各界代表到陵园隆重祭奠,纪念烈士们为新唐国立下的丰功伟绩,并以此永志后人。
可以说,此次新唐国政府和军方出台的一系列针对部队官兵的优抚政策,不但把军人的社会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所有官兵的后顾之忧,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英雄流血又流泪这种让人心痛又愤怒的现象。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