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你们说说看(第 1/2 页)
萧峰把训练新兵的任务交给石牛,石牛将在大熊和他的第一大队的配合下,对这些新兵进行训练。
训练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那四百名学生兵。这些学生兵在此之前,一直都生活在一片书香之气的在校园里,别说摸过枪,连看到枪的机会都很少,那个时代又不像现在,军事知识在网络上泛滥成灾,所以他们基本就是一群军盲。对于这批人,自然不能用以前训练特战队员的手段,而是要先从基础训练开始。而且萧峰对这批学生兵的安排另有打算,压根就没想把这些学生兵训练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杀人狂。所以,这些学生兵的训练量和训练科目都做了很大的压缩和修改,不至于那么残酷。但即使这样,不到一上午的工夫,大熊也整的这帮奶油小生叫苦连天。
另一部分,自然是那一千二百名老兵。这些人都经历过残酷战斗,都是从百战余生的战场上幸存下来的精英。作战能力怎么样还不好说,但战场求生的本事肯定都是一流,要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在经历了淞沪抗战那么惨烈的战斗之后,还能幸存下来。对于这批人,就要狠抓他们的战斗技能和体力训练。训练的内容,跟萧峰在延安训练**警卫团用方法一样。先进行集中训练,几天之后,就将从其中选出一批最优秀者单独训练,将来补充进原来的特种部队,这批人选最多不超过一百五十人,其余的则要全部编入普通部队,进行新式阵地战训练。
萧峰之所以对这批老兵进行这样的安排,一个原因是他不可能把这些人全部训练成特种兵。特种兵虽然精锐好用,却也不是越多越好,这其中费用就是一个大问题,就像在后世强大如美国,拥有海豹、三角洲、绿色贝雷帽三支特种兵部队,可这三支部队加起来,真正可以走上战场拼杀的也不过一千人。再一个原因就是他要把塞班岛建设成一个军事基地,那么守卫这个基地就需要大量的人手,而用来守卫基地的部队,也训练成特种兵,那只能是严重的浪费,得不偿失。
初选的训练,严格而又残酷,让这些当国军的时候悠闲惯了的老兵同样叫苦连天。但到这时候,就由不得他们了,石牛这小子前前后后已经训练过三批新兵了,摆弄起这些老兵来,自然是驾轻就熟,整人的手段层出不穷。
由石牛和大熊负责训练新兵,萧峰自然放心,而电报房那里,则有晶晶和几名特战队的报务员在那里坐镇,所有塞班岛跟外界往来的电报都要经过他们的审核把关,也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他在跟石牛和大熊交代清楚一些注意事项后,就放心的带着老鬼、陈天虎、段云鹏以及董二喜和薛正伦,开着一辆卡车,在塞班岛上到处乱逛。乱逛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他购买的那些火炮寻找一个合适的窝,并勾画出塞班岛兵力布防图。
萧峰带着几个大队长,几乎走遍了塞班岛的每一寸土地,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构思,一边画图,足足用了五天的时间,终于大功告成。接下来,就要进入施工阶段了。
按萧峰的构想,塞班岛周围的海面,将设置一圈有四万颗真假水雷构成的水雷阵,把将来某一天肯定要来攻打这里的日本海军军舰,全部挡在十几海里之外,这就使塞班岛的防御大为简化。所以他决定,放弃滩头阵地,把主要防御力量全部放在塞班岛的最高峰——塔波乔峰,还有第二高峰——菲娜苏苏山上。
这两座山都是火山地形,山上都有很多岩洞。这些岩洞,本身就是很好的屯兵工事,既占据了有利地势,又坚固异常,以现在这个时代的军事科技水平,还没有任何一种武器可以彻底摧毁这种岩洞工事。而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历史上美军于1944年6月发动的塞班岛战役中,负责防守的日军第四十三师团长斋藤义次中将,就是利用这些岩洞设立的防线,把进攻的美军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地狱包围圈"、"紫心岭"及"死亡狭谷,从进攻的美军给这条防线取得这些让人心惊肉跳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些岩洞工事的威力有多大。
但斋藤义次建立的这条防线,因为建设时间不充裕,再加上他对坑道战并不内行,所以仅仅是简单地利用了这些岩洞,而没有加以改造,使这些在岩洞里设立的坑道工事威力大减。
萧峰可不想重蹈日本人的覆辙,作为一个后来人,他本身就具有着非同一般的丰富的军事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有前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五十年代初那场举世闻名的**战争中,在**上甘岭上,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但把美军及其十几个盟国的军队打得魂飞魄散,更留下了一种世界所有军事家至今无法有效破解的战术——坑道战。
上甘岭坑道战,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坑道战,不但以惨烈闻名于世,更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几乎完胜了世界上装备最好的军队,而让世人不得不对中国、中国人和中国军队刮目相看。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