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太原光复战(十二)(第 1/3 页)
萧峰一声令下,两名狙击手率先发难,举起装了消音器的狙击步枪,“啾啾”两枪,把站在大门口的两名鬼子岗哨放翻。萧峰随即跳出藏身的民宅,带着特战队员朝大门猛扑过去。
在司令部二门站岗的两名鬼子岗哨,突然发现大门口的岗哨莫名其妙的倒在地上,但没有听到枪声,不禁大为奇怪,赶紧跑出来查看,却正好迎头撞上了冲过来的萧峰和特战队员。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萧峰手里的自动步枪就开火了,装了消音器的自动步枪,无声的打出两个点射,又把这两名岗哨放翻。
在他身后的两名特战队员马上快速冲进大门,在地上一滚,蹲在院子当中的地上,举着手里的自动步枪四处观察,发现果然如俘虏所说,二门东西两面的房顶平台上,各架着一挺重机枪。这两挺重机枪的枪口分别指向司令部围墙的东西两边,护卫着司令部的两翼。而且机枪阵地的位置极为隐秘,他们在外面根本看不到。
这时,这两组机枪手显然感觉到了什么,突然转过身来,一下子看到蹲在院子**的两名特战队员,顿时大吃一惊,赶紧手忙脚乱的调转重机枪的枪口。他们虽然分辨不出这两个穿着奇怪的军装,拿着怪异的武器的家伙是什么人,但绝对能肯定这两个家伙是敌非友,因为他们的枪口指向的就是自己。
要是能让他们把机枪打响,这两名特战队员也不用跟着萧峰混了。两支自动步枪几乎同时开火,各自打两个无声的点射,把两个机枪小组就给干掉了。
萧峰冲进院子,把手左右一指,立刻分出两个战斗小组,每组三个人,沿着大门和二门之间的院子向两边杀去,清理掉可能存在的鬼子岗哨,然后带着剩下的人直扑二道院。
二道院的中间是一个大花坛,花坛的后面,就是板垣征四郎的司令部了。站在头道院里,已经能够听到司令部里响成一片的电话铃声,还有参谋人员对着话筒的叫骂声,声音嘈杂之极,犹如进了菜市场。按照俘虏的交代,司令部门口还有四名岗哨,东西两面的厢房顶上还有两挺轻机枪,枪口指向院内。只是花坛里的花木郁郁葱葱,遮挡了视线,所以司令部门口的岗哨没有看到门外的变故,但萧峰现在也看不到他们。
这时,清除掉两个重机枪小组的两名特战队员已到了通往二道院的过道出口,两人小心的探出头去看了一下,找到东西两边厢房顶上的轻机枪的位置,互相打个手势,然后突然一俯身,又同时滚出了过道。还没等蹲起身来,手里的自动步枪已经猛烈开火。两边厢房顶上的机枪手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叽里咕噜的被打了下去,尸体落到后面的院中。
在两名特战队员开火的同时,萧峰已经带着其余的特战队员,像下山的猛虎似的扑了上去。直接踏过花丛茂密的花坛,就站到了司令部门口两名岗哨面前。这时候,已经用不着他出手了,紧紧跟在他身后的特战队员一起开火,密集的子弹无声地扑向两名岗哨,两名岗哨此时还正在奇怪,不知道房顶上的机枪手发什么神经,怎么突然就同时没了踪影,待听到有人穿过花坛的声音,转头查看的时候,已经身中几十发子弹,浑身喷血,倚着门框慢慢软倒下去。
司令部里有二十多个鬼子军官,此时都在全神贯注的指挥作战,门口出现这么巨大的变故,竟然没人发现。
萧峰一脚踏进大门,锐利的眼神四下一扫,就发现一个大佐和一个中将站在迎门放着的巨大沙盘前,只听那大佐说道:“将军阁下,敌人的攻势太猛,再加上有飞机助战,城头守军伤亡极为严重,已经很难挡住敌人的攻势了,我的意见是:把城头所有的防守兵力逐步撤下来,进入城内,利用熟悉的地形,跟敌人打巷战,我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持到援兵的到来。”
这个说话的大佐,应该就是第五师团的参谋长西村利温,那么旁边站着的中将,毫无疑问就是臭名昭著的刽子手、侵华日军的急先锋、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了。
萧峰认准了目标,不等板垣征四郎说话,就用日语笑道:“我的意见是,所有兵力还是在城头防守吧,这样杀起来方便些!”开玩笑,如果小鬼子真照西村利温说的那样,全部进城打巷战,那可就要坏菜了。凭晋绥军的装备和士兵的素质,肯定会伤亡惨重不说,只怕就是打上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全歼这个第五师团,况且真要是打上上那么长的时间,恐怕整个华北的日军都已经赶来增援了,那还打个屁?
萧峰说话的声音很大,在大厅里的好多人都听到了,一齐惊异地转过头来,想看看是哪个混蛋说出的这种混账话。
板垣征四郎和西村利温也恼怒地转过头来,看到门口站着一群从没见过的军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他们的脑子现在都被激烈的战事塞满了,有的全是攻防转换、兵力安排、火力配备这些东西,对眼前发生的事有些反应不过来。
就在他们犹豫的这一会儿,萧峰已走进大厅,他的身后,除留下两名特战队员在门口站岗以外,其余的十多人都跟了进来,在他的两边一字排开,手里的枪都对准了屋里的鬼子。
一看他们摆出的阵势,傻子也能看出来这些家伙不怀好意,板垣征四郎马上就去掏腰间的王八盒子,一边掏枪一边吼道:“八嘎!你是什么人?”
“我是无常!”萧峰耸耸肩笑道,手里的自动步枪已经指向了板垣征四郎掏枪的手。在把敌人置于无法反抗的境地的时候,他总爱弄出这么一副可恶的样子。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