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省城的市场(第 2/3 页)
不过虽然如此,但也给了他一些思考。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现在,这些小供销社和一个百货商店,已经开始无法满足城里人的购物需求了。更何况那些店员的态度,更是让顾客人心底不爽,但是没办法,因为店就这么一个,你爱买不买。
陈松心底又加了一个开超市的计划,这个计划一进入备选,就疯狂的窜长,在他的脑海里不断的盘旋着,时不时就要出来刺激一下他的思绪。
要说大型超市这个东西,现在国外已经有了,之所以还没有进入内陆,是因为我国和西方某些国家的关系还处于冰冷状态,那这些行业自然没办法进入国内。
陈松清楚的知道,第一家进入内陆的大型超市,是法国的家乐福,那还是在1995年的时候。不过陈松知道这并不是第一家在中国出现的超市。
就在今年年初,也就是1983年1月,首都海淀出现了一家大型的自选商场,就是超市的原型,虽然这家自选商场很小,而且价格偏高,但毫无疑问,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自选零售这个市场。
零售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要是陈松在零售行业走出自选超市这条路,无疑是能在这块大蛋糕上狠狠的吃上一口,实现事业的一大飞跃。
更重要的是,零售业在现在的中国远比传统制造业来的有潜力,不管是体量上,还是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上,都无与伦比。
在原本的计划中,陈松是打算开个小厂,做关于方便面的工作。
珠海已经有了一家方便面厂,而且是一个印尼华人控股办下来的,许多80后熟悉的华丰三鲜伊面和90后熟悉的魔法士干脆面,就是这家厂子生产的。
现在这家厂子的方便面还没有未来那么有知名度,其销售范围还只是辐射在广东一省,并没有扩散到全国的趋势。
如果陈松现在进入这个行业,五十万的原始资本,差不多能开一个小厂子。
但是从很松知道,食品加工这块很难,不仅是食品行业难,所有要办厂子的行业都难。
现在国家的政策虽然支持个人开办私人企业,但是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每一个私营企业的招聘工人数量不能超过七个人。
七个人,这个厂子能干什么?什么也干不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