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歌曲不同的影响(第 2/4 页)
这年头说唱和电音还不流行,音乐圈最乱的,就要数摇滚圈了,划地自娱,不拥抱主流市场,还有某些反商业反流行的价值观,更别说男女关系,怎一个乱字了得。
这些因素都让叶繁对摇滚圈嗤之以鼻。
也有部分摇滚歌手,对未来摇滚音乐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他们从叶繁的身上,看到了摇滚歌曲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汪风。
汪风94年就出道了,这两年也发展了几张专辑,不过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他现在的风格和这时代大部分的摇滚一样。
他今年发行的第一张专辑《鲍家街43号》,主要风格还是偏向布鲁斯多一些,而且学院派出身的那种精致味也更十足。
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还是摇滚圈的那一套,留着长头发,造型桀骜,给人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专辑歌曲整体也比较沉重和压抑,不像后来的他的歌曲,很轻松和有时代感。
不过这正是这个年代摇滚圈的现象,以至于他后来改编风格,还受到摇滚圈等非主流音乐圈和小众音乐听众的抨击。
因为内地摇滚音乐的巅峰是在93-96年,这个时间段,摇滚在那时候的确达到了一个高潮,无比热闹,但有两个细节不得不提:
发展不均衡,风格上有很强烈的中国式土摇气息,不接地气,跟不上时代。
几乎所有大家能叫得出名字的乐手都在燕京,其他地方很难找出一个。
虽然燕京的乐队的确很多,但也有过这样的笑话:燕京的乐手有多少?200个。乐队有多少?也是200个。
当然,不仅仅是摇滚,整个流行音乐都有这样的倾向,燕京万分繁荣,其他地方荒芜一片。
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后继无力。在国家相关衙门的帮扶下,国内摇滚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差不多释放了全部的能量,但却没能很快的恢复元气继续创作和发展,整个流行音乐行业都是如此。
迅速地,中国流行音乐开始消退:新专辑数量1995年相较1994年减少一半多;演出市场不景气,票房堪忧;唱片业危机四起,亏损严重;新人新歌质量不足,传唱度不高等等问题都相继出现。
不过此时圈内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觉得是一个短暂的现象,但是实际上,到了1997和1998年中国流行音乐行业依然寒冬一片。
引用《音像世界》在1999年初对1998年音像产业的回顾,1998年下半年的音像业确在艰难中度过。
据不完全统计,98年下半年全国大的音像公司销售额下跌的比例是1997年的10%—30%不等,更不必说中、小音像公司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