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刘据:我就想当个好人啊(第 3/4 页)
放在以往,放在任何一个地方,但凡有官府说因为某件事情要均摊交钱,下面的百姓哪个不是骂声一片?
现在倒是好,有了周围各县的对比,刘破奴还没说要收钱呢,百姓自己反倒是先不好意思了,一个个的竟然主动追着要送钱上门。
合着到头来刘破奴来这里溜达了一年的时间,事儿干了,钱赚了,人脉收了,逼也装了,就连民间的威望也都一并打包带走了?
那我还来这里干啥来了?
“这边是租借的,每五日只需要一钱的租金即可……”刘据有些不太甘心的继续劝说着。
之前刘破奴说的的确有道理,一次最多只能租五日的确能保证所有人都能在春耕期间用到新犁。
但问题是五日又能开垦多少亩地?
如果把这个账也给算进去的话,那么租用新犁一年的亏损就要远远的超过自己购买新犁的代价了。
刘据虽然有点一根筋,但也绝对不是死脑筋,起码自打跟刘破奴接触了以后,刘据的脑筋不像以前那么死了。
按照刘据的计划,是优先把租借的名额放出去,等差不多了,在引诱有能力的百姓去购买新犁。
如此一来,不就解决了新犁数量不足的情况了嘛?
同时也解决了因为不能一直使用新犁而少开垦耕地的损失问题。
春耕用于翻地的时间也就一个月左右,确切的说,也就那样十天左右的功夫,这还是天公作美的情况下,一旦错过了,庄稼的涨势就会受到影响。
但现在生产力低下,翻地的效率也很低,所以百姓不得不提前翻地,然后进行平整,等到了那几天就全力播种,只有这样才能尽量的多开垦几亩地,多一些收成。
就算按照一个月来计算,一年的租借费用不过也就六钱而已,买一架新犁足够他们租借七年了都。
刘据还就不信了,蓝田的百姓就都能承担的起这笔费用?这送上门的便宜都没人要?
“殿下,蜀王恨不得将心肺都掏出来给我们这些贱民,现在蜀王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又怎能忘恩负义呢?再说也就是今年的日子紧巴着点过就行了,又不是过不下去了,就算是过不下去,我们也要想办法支持一下蜀王的……”
“对,不能忘恩负义……”
“就是,咱们关中汉子那可都是有情有义的汉子,岂能干那生儿子没屁眼的事情?”
刘据:……
我作为太子,作为刘破奴的兄长,放下尊严和自尊,厚着脸皮去找刘破奴用不要脸的方式借了五千架新犁过来。
不就是为了能让你们减少点负担嘛?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