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二更:没有沉船就是最好的结果(第 3/4 页)
现在这样的拓本,光是拿出去别人也是不会承认的,可惜可惜。”
查子晋在一旁看完,同样遗憾的说道,作为旅游局厅长,他对于历史学的研究也很深入,毕竟怎么说也是个历史系硕士。
所以对于航海志的价值,还有用途也能精准估量,几人手上的拓本,没有影印原件,那就是个现代产物,没人会认。
“两位既然都想要,我也可以叫我朋友尽量找一找,说不定就有呢?只是今天这趟行程?”
“那就太感谢陈总了,今天的行程包在我身上,崇明县我还是能说上话的。”
“只是陈总你也要有一个心理准备,我刚才看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沉船地址是在东沙。
东沙那片现在已经是一个小镇了,我们去翻翻地方县志,看有没有相关海船记载。”
查子晋和南宫鸿朗直接打包票,这笔交易有了让他用心的基础。
“还要翻县志吗?我记得南宫老师不是一直在研究崇明吗?”
“我确实一直在研究崇明,可崇明历史也很厚重啊,从瀛洲一直发展到今天,相关记载多了。”
听着南宫鸿朗的介绍,陈烨逐渐将百度上了解到的信息比对起来。
下午,一行人正式开车到了崇明,从县志开始翻阅,进行着查找,没有结果后,又到实地查看。
“这里就是按照记载,大体的位置,从这往前,十二公里就是以前的奉圣庙。”
“就是这?”
“果然是沧海桑田哪,沉船点变成了陆地中心。”
苏晴和陈烨看着四周的农田,川流的小沟渠,还有一座座农家别墅,微微感叹。
“这下面都是泥沙层吧?”
“准备的说是泥石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本身自重的增加,崇明原本的沙石层已经稳固。
下面应该是没有船体的,这里在建国初期到现在,都有过工业挖掘,打井,钻探一类的,如果有话,早就发现了。”
听着南宫鸿朗的介绍,查子晋和苏晴还有些失落,不过几人都为这种结局有准备,所以继续回到县图书馆,翻阅之前的文献。
然后又开始翻找县志,如果真的有一艘大宝船,从历史记录来说,就算崇明一直被泥沙冲刷,也终会有人发现。
毕竟宝船长140多米,宽50米,最高处超过了40米。
终于,在清朝的一处记载有了明确的记载,随着长江的汛期,江水携带泥沙增多,将沉在海底的一艘巨大沉船,推到岸边。
由于船体受损严重,且骨架断裂,船上什么宝物都没有,就没有引起地方重视,甚至以为只是普通的前朝沉船。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