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刘伯温与徐世绩(第 4/4 页)
徐世勣虽然颇有城府,也仅仅是为了在凶险的朝堂上保全自己,并无损害政权的举动,他的所言所行,更多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
由此看来,徐世勣能历经三朝仍倍受信任而得善终,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徐世勣出将入相,为唐朝开疆拓土,功勋卓著,但他却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因此而居功自傲,在受到皇帝的嘉奖封官后,徐世勣能“载怀止足,累辞荣宠”。
徐世勣一生廉洁谨慎,临死时还把兄弟、子孙都叫到床前,告诫他们要安分守己,谨言慎行,并要求死后将自己薄葬。
高宗继位后,很快就把徐世勣调回京城,并让他担任尚书左仆射。
因徐世勣与权臣长孙无忌政见不一,为了避免大臣内耗和明哲保身,他几次主动要求辞职。
在唐太宗去世前,为了使徐世勣能感恩未来的新皇帝,同时也为了考察徐世勣的忠诚,故意无故把他贬到外地去任职。
徐世勣表现出臣子的绝对服从,毫无怨言,连家也没回就上路了。
高宗立武后的事情,徐世勣的言行更加谨慎,他先是称病不参与。后来被追问得没办法推托,就回复高宗:“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
看似中立的一句话,却维护了皇帝的权威,使高宗终于下了决心,废除王皇后而改立武则天。
从这一点来看徐世绩很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不该说些什么话。
当然了这样的臣子是君主最喜欢的类型了。
因为他们懂得不会去触怒君主,尤其是贤明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