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错也不违(第 1/4 页)
有没有那样一个人,让你甘愿选择错误,甚至不惜牺牲其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尽管牺牲者根本没有错。
云往就有,所以他并不高尚。
很多人都是如此。
所谓高尚,往往是人们最想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却又是最想让自己成为例外的。
不过云往并非想成为例外,他只是选择了例外,于是他也很矛盾,很痛苦。
可他比不过牺牲者的痛苦。
这世上所有的罪恶都可以追究到同一个原点。
那就是我们活着,且不同。
——
绮澜诸国的军队,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正规军与非正规军,前者也就是精锐军队,是一国战力的主要体现,守疆的重担往往交给他们,后者数目庞大,每年都会选拔优秀者调往正规军中,任务大多是负责国内大小城镇周边,方便训练调配与驻扎。
在不同的国家,这两类军队的称呼也是多样的,比如正规军,就有常备军、边疆守备军、主军等称呼,非正规军,就有内卫军、府兵、偏军等称呼。
关于如何衡量一支部队是否有资格被称之为精锐,军力组合需要符合两样标准,一,能有四分之一的一境巅峰武生,二,能有百分之一的二境武生,达到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算得上是一支精锐之师了,而能像周氏蝴蝶军那般三万中有两千心涧并两万巅峰一境,而且不论是心涧还是一境,皆为同层次中的中上者,这样的军队,已经是精锐中的精锐,属于放眼全绮澜,都不可小觑的战力。
除了不同境的混合军队之外,也有极少的国家会以更精细的纯粹方式来划分,比如几乎均是二境武生的军队,但在绮澜诸多国度中,集合全国所有的二境武生,往往也就几千之数,就算是一个强盛的大国也就在一万上下,至于那些小国,就不用说了,他们中的大多数甚至连五百都凑不出。
而如果把一个国家的纯二境军队分成几股的话,无疑更显得人数寡淡,并且这样的部队会成为敌人绞尽脑汁死命也想要全歼的对象,因为他们就像没有矛身的矛尖,虽强,但人数少是致命缺点,比如敌人直接遣圣者相抗,很有可能一战而全灭,所以,这种类型的强大也带来很大的危险。
而只要武生之军的人数足够多,圣者也无可奈何,所以全二境的军队,往往是那些极其强大的国度才会干的事儿,他们单凭二境的数量,往往就可以压圣一头,比如他们有一万名二境,且只组合成一支部队,但这样的国家是很少的,而战争之道千变万化,圣者也不是傻子,他也不一定非单枪匹马来战,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过往无数的战例表明,一万参差不齐的二境汇合起来,大概就能压住大多数圣者了,而要想一支全部一境的军队压圣,哪怕战士都是巅峰一境,至少要五万才能压住一般的初入圣境者,这也侧面说明了一二之间的巨大差距,一个大国往往有超过百万的武生,却只有不足一万的二境,但这也并不说明一境的低廉,因为任何一个大国都有数十亿人口,所以每一个武生,都称得上是千里挑一。
一万左右,一般就是一个强盛大国的全部二境力量了,历史上,只有极少数国度能在相当程度上打破这个数目,比如烁镜域的定国在定武帝王增采统治的巅峰时期,就有将近三万二境武生,堪称恐怖。
当然,万二压圣这个普遍规律对于完成灵魂重聚的圣者又另当别论了,这样层次的绝世圣者,在整个绮澜洲都不超过一手之数。
也所以,绮澜国度的军队与军队实力级别的划分与部署,往往是粗枝大叶的,但统一的特点就是每一支基本都在一万以上,只有执行一些有特殊作战任务的时候,才会以人数少为标准之一。
绮澜洲天匿域名国“周陈内战”时期,周氏的三万蝴蝶军,加上其战骑流火蝶,整体战力并合并平均一下的话,大概相当于五、六千初入二境的武生,更相当于二十五万左右的一境巅峰的战力。
一境与二境之间的源气差距不是很大,但掌控运用源气的本事却是天壤之别,所以一境的军队要想与二境军队媲美,至少得在人数上多出几十倍,以碾压般的源气来弥补掌控层次的巨大差距,这还得是一境军队全员皆为一境巅峰而二境军队全员皆为二境初的情况下,而符合这种情况也不一定平手,这时候就要看双方负责核心的武生的能力了,在有些天赋高的一境巅峰的领导下是能战败平庸的二境领导下的军队的,但这往往不会发生,因为能担任一大堆二境强者的头领,天赋自然也不会差。
以上基本都是理论而已,毕竟,战争总是没有这么清楚方正的规划的,比任何人类创造的棋类游戏更要复杂,但是理论也是来源于实践,所以也有相当的可信度。
——
圣者之后的修行之路,是重聚四分五裂的灵魂,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八个阶段的渐次融合,一般称之为圣者八聚。
名国小圣陈松年初入圣者后未进行过任何重聚,却有着接近一般的四聚之境圣者的力量,因为其天赋卓绝,比之一般圣者还要强,而比他更早时代的何九冰,同样属于此类人物,甚至犹有过之。
完成整个重聚过程的圣者,已经踏入一个新的层次,就被称为八聚圣者,被看做是圣者中的王者。
关于未完成八聚的圣者之间的差距,一聚和二聚之间,往往没有太大差距,只有类似一聚和三聚之间的差距才是比较明显的。
关于层次的划分与名称,自古有之,比紫历更早,只是非常粗糙,一境的名称只是“一境”,二境曰心涧,三境曰圣者,再之上,也统称为圣者,而就是这样的几个称谓,还是紫历之前统御绮澜的诸大种族定下的,人族那时候还非常不起眼。
而紫历前后,也不是没有强者想修整补全境界之称,却没有一个被认可,因为没有一个能盖住他所在时代的所有绮澜踏入修行之道的生灵让他们叹服于自己的想法,紫历唯一一个天下公推第一的曲正道,却又不关心这种事,紫历后,武境再高者也高不过曲正道,再低者也低不了两三境,完全重聚的圣者就是修行之路的顶峰了,所以也没太大必要纠结于什么境界称呼了。
有一些零碎的古史传说,传说中在最最古老的年代,是有着非常完善的真正的全境之称与各境威能概念与大体修行方向的,真正的顶峰绝非八聚圣者所能触摸,这让所有修行者都心念不已却也遗憾不已。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