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2章 徐氏妙锦 求订阅(第 2/4 页)
城破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失踪,朱棣强行登基称帝,拉开了永乐朝的序幕。
由于得位不正,朱棣的皇位并不稳固,各方面都遭受到很大的质疑,这种情况在永乐初年最为严重。
由于是推翻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登基,朱棣与支持朱允炆的江南文官集团势同水火。
登基后为了稳定皇位,朱棣以清剿靖难之役残余的罪名处置了不少支持朱允炆的文官家族,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方孝孺。
因为这些操作,朱棣和江南文官势同水火,在朝廷中明争暗斗非常激烈。
由于江南是明朝财赋来源之首, 而这些财赋又掌握在江南文官手里,再加上帝都南京正好处于江南文官的地盘上,这让朱棣对明朝的执政始终处于被江南文官集团的掣肘之中。
现在要说起来朱棣缺钱,就可以理解了吧?
这也是朱棣加紧筹备迁都北平的最主要原因。
可是为了国家的大局,朱棣不可能把江南文官都杀光,只能恩威并施,逐步化解矛盾。
除了江南文官之外,南京的开国元勋也与朱棣矛盾重重。
以驸马都尉梅殷、魏国公徐辉祖为首的一批勋贵并不支持朱棣,他们坚持朱元璋的遗诏,要求拥立懿文太子朱标一系的王子继承明朝皇位。
这些勋贵掌握着南京大量资源和权力,相当大的一部分明朝军权在他们手中。
虽然梅殷和徐辉祖相继去世,曹国公李景隆又带着一部分勋贵投靠的朱棣,但反对者在朝廷中仍旧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甚至有一部分勋贵出现与靖难功臣合并的苗头,这将对朱棣的皇位产生极大的威胁,所以朱棣对于勋贵家族的处理不得不慎重。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两个大问题困扰着朱棣。
其一是立太子的问题,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