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嘚瑟的李云龙(第 4/4 页)
看到那一个个大大小小还泛着油光的机器,张万和两眼发亮。
走上去,摸摸这个,碰碰那个,乐得合不拢嘴。
跟着张万和赶来的还有几个技术人员。
一看那些机器,就大概知道是用来生产什么武器的。
“这是……”
一个技术人员摸着手下的机器,激动地声音都颤抖了。
“这是小鬼子用来生产掷弹筒的!”
郑铭上去补充道。
“好东西啊好东西!”
张万和闻言兴奋得直搓手。
自李家坡一战之后,总部就下达了彷制鬼子掷弹筒的任务。
对于缺乏重火力的八路军部队而言,便于携带且威力不错的掷弹筒,正是彷制的绝佳对象。
但是工厂缺乏炼钢能力,如何获取钢材是最大的问题。
另外由于加工条件和设备不足的问题,产量一直上不去。
随着孔捷提出的韧化处理方式,材料问题已经解决了。
炸药威力问题也被攻克了。
只剩下设备不足的难题了。
但现在孔捷和李云龙从鬼子那搞来制造掷弹筒的设备。
这可就解决了兵工厂的大难题。
有了这一批机器设备,就能大大提高掷弹筒以及炮弹的产量,咱们八路军部队的战斗力也就能提高一大截!
张万和和几个技术工人正因此而欣喜之时,郑铭又说出了一个好消息。
“部长,这回咱们还搞到了车膛线的专用机床!”
“是嘛?”
几个技术工人闻言顿时露出了狂喜的神情。
日军的八九式掷弹筒采用了线膛发射筒。
没有膛线就不能保证掷弹筒射击的精确性。
而几个兵工厂里都没有用来车膛线的专用机床。
炮筒毕竟不是枪管,用土法子凑合还行。
技术人员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想尽了办法,也不能刻出膛线来。
最后只能选择将掷弹筒的线膛发射筒改为滑膛,延长发射筒的长度,以求提高射击之时的精准度。
但是试验结果表明,这样操作之后,跟鬼子掷弹筒的精准度相比,还差了一截。
但现在,有了这个机器,膛线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老孔,老李,你们两个可真是有一手,这下可真立了大功了!”
张万和乐得竖起了大拇指。
但旁边的一个技术人员,却面色一变,随即跟旋风似的东窜西窜。
最后急出一脑门汗,道:“部长,不成,这好像还少了些部件!”
“什么?”
张万和连忙道:“你再仔细找找,说不准在其他地方。”
那个技术人员却焦急道:“部长,我都找遍了,确实缺了部件。
而且那应该都是大家伙,没有它们,这机器也就没用了……”
另一个技术人员明白了什么,哭丧着脸道:“部长,那两个大家伙,重量起码在一吨以上,不好运送啊……”
张万和也反应了过来。
鬼子援军在后头追着,孔捷他们肯定是见机器太重,没法拉回来,干脆丢弃或者直接给炸毁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张万和顿时遗憾的叹了口气。
谁知在这时,李云龙却得瑟道:“谁说少了部件,老子全给运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