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阅兵大典(第 3/4 页)
“皇上万岁!”
车厢内的众人反映各不相同,很多各国公使惊讶的望着这支军队,更多人则是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用文字描写出此刻的场景。
其中以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使者记录的最快,在这些有东印度公司的国家看来,亚洲能称得上大国的只有两个,一个大明,一个莫卧儿。
至于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王国,奥斯曼帝国地跨亚欧非,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亚洲国家。
至于波斯王国么,他们被奥斯曼帝国按在地上摩擦,国内也乱着呢,而且波斯王国的地缘优势也不大好,内忧外患之下,就算过几年被灭国了,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英国公使斯特拉福德伯爵是查理一世最能干的属下,他对身边的瑞典公使说:“我在新德里见过莫卧儿的禁卫军,他们的军队虽然穿着统一,却是按照姓氏高低担任军职。
即便是禁卫军,也没有明国军队这种气势,幸好这个两个国家并不相邻,不然必然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瑞典公使深以为然,任何一位开疆拓土的君主都会去占领邻近的富饶土地,莫卧儿帝国有大片肥沃富饶的土地,非常适宜耕种,连他们这些欧洲人都想获得,何况大明呢。
在远东地区有殖民地的各国公使对明朝崛起感到忧心,后车厢里的土司老爷们和乌思藏都指挥使司派来的和尚们却是另一番心境。
他们都是一邦之主,跟大明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在他们老家,他们手握几百、上千部众占山为王,连朝廷旨意也不放在眼里。
此时此刻才意识到他们一直是井底下的蛤蟆,根据他们前些日子了解到的信息,明朝军队不下百万之众,此番阅兵只动用了三个师。
阅兵才刚刚开始,就有如此气势,泱泱大明,恐怖如斯,很多土司暗暗庆幸,幸好朝廷没有因为他们前些年的不恭而起兵讨伐。
火车缓缓驶过21师官兵的区域,来到周遇吉的第二步兵师的区域,第二步兵师是常规步兵师,可以携带重炮。
列车刚一驶入他们方阵,就看到师属炮营的士兵们站在火炮中间,一门门威武的红夷大炮、威远将军炮,以及改进版的小型虎蹲炮和子母炮,炮口冲天,不怒自威。
车厢内的众人可以清楚看到那黑黝黝的炮口,不难想象这些火炮的威力。
尤其是威远将军炮,作为臼炮的一种,这类火炮重量轻,仰角大,数量也最多,众人识相,要是几百门威远将军炮排成阵型,一起发动攻势,那该是何等惊天威势?
后车厢里,天子青年团和少年团的骨干们都是朱由检的狂热信徒,听着皇上那一声声“明军威武”,再看道如此雄壮的军队,更坚定了他们一贯认知——用手里的剑,争取大明子民的生存空间。
弊在当世,利在万世。
曾经参加过万历朝鲜战争的老兵们看着车厢两侧帝国官兵,作为过来人,他们觉得这些军队气势虽然够了,但是身无片甲,若披坚持锐的敌人冲到阵前,就靠一把加装铳刀的燧发枪和身上的布衣军服迎敌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