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事从何起(第 3/3 页)
村口,三名扮作马商的锦衣卫牵着马,大摇大摆的进了村,三人穿着普通的游牧民族服饰,腰间挂着马刀,脚上穿着蒙古马靴。
这里紧邻蒙古兀良哈部的牧区,所以这里的人不怕锦衣卫和官差,大不了宰了官差,往蒙古那边一跑,大明也抓不着他们。
三人的马背上挂着灶糖、花布、食盐、针线等实用物品,带队的锦衣百户手里拿着拨浪鼓。
这个拨浪鼓可不一般,拨浪鼓上系着一个小铜锤,下边安一个木把儿,前边则平行安一个大小相当的铜锣,也系两个硬纸小锤儿,锣鼓一体。
锦衣卫一摇木把,锣鼓齐鸣,进村时,锦衣卫以‘出动,出动,出出动’的鼓点摇,嘴里还用一口正宗的辽西腔唱道:“瞧一瞧,看一看嘞,茶叶盐巴胭脂粉嘞…”
专业的带货素养把随行的两个锦衣校尉都看傻了,
独特的鼓点和卖货的腔调很快把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吸引了过来,三人疯狂带货,把东西卖得差不多了之后。
锦衣卫百户把马交给随从,自己揣着一盒胭脂凑到一个刚买了茶砖的蒙古大婶身边,把香氛给大婶递过去:“大婶,跟您打听个事儿,您这村里有没有哪家卖的酒好啊?”
大婶不动声色的接过胭脂揣到兜里,斜眼看他:“咋?想买酒?”
“是的嘞,是的嘞,我听说咱这片的烈酒最好,我有个兄弟托我给他找个酿酒师傅,咱村里有没有谁家酿酒的手艺好啊。”
“俺们村里家家都会酿酒,但要说最会的还得是村西头曹老爷,人家靠着酿酒都起作坊了,方圆百里的人喝了他的酒,就没有不说好的。”
三座塔村、姓曹、酿酒坊!
锦衣百户忙点头:“那就这个曹老爷了,这个曹老爷现在在哪?”
“喏,那边那个拔顶的就是。”
大婶指着不远处一个穿灰色短衫的三十来岁汉子,那汉子瘦瘦小小的,眼睛很小,正追着一群熊孩子,领头的熊孩子用树枝顶着他的帽子。
边上的熊孩子们拍手唱道:“曹老三,秃顶三,屁股都分三个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