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再增辽饷(第 2/3 页)
面对辽东逐渐增加的军费开支,户部与兵部协商后,共同上了道折子,请求再增辽饷。
把辽饷从之前的每亩土地3厘,加到9厘,预计能征得白银520万零62两,这次万历批的倒是痛快。
面对日渐增加的军费开支,万历不肯从内帑掏钱,只能再苦一苦百姓了。
这个时候的朱由检看的非常明白,已经握有实权,并获得群臣支持的他不需要跟朱由崧争宠,只要替万历把朝廷里的事处理好,那朱由崧即便把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找来,也无法撼动自己的位置。
时间来到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初七,四个月的时间里,朱由检专心理政,对朝廷政权有了更深的掌握,与左光斗、叶向高等不少大臣结下了还不错的关系。
他眼瞅着朱由崧像个小丑一样,在皇宫里上蹿下跳,到处走动,拉拢人手。
除了花钱买人心,还花大价钱从南方请来几个昆曲班子,昆曲是明朝主流戏曲形势,但万历早就看腻了,朱由菘雇他们来只为出演小品。
这些专业戏子的素质毋庸置疑,但写的剧本最多只是让万历微微一笑,而做不到朱由检那样,能让万历开怀大笑的地步。
他甚至收买了朱由检找的那个三个戏子,也还是没用,剧本都是朱由检写的,三个戏子只是照本排练。
在朝廷里,被朱由崧收买的官吏很多,但远不足以引起争国本之议。
内外走动了几个月,银子花了三十多万两,成效确是不大。
他的一举一动还在朱由检的监视中,相比于朱由崧勾结内外,朱由检已经开始掌控天下人心,尤其是天下读书人的心。
他亲自编写《初等数学》和之前写好的《豆棚闲话》,在西欧罗巴集团的印刷所里大量印刷,以成本价散布到市场上。
这两本书受众群体年龄小,朱由检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写出来虽然神奇,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
读书人的嘴最是厉害,与读书人再进一步士大夫阶级更是控制着国家舆论,朱由检让他们见识到自己的才学和品行。
在科技上,燧发枪和红夷大炮的改进工作也一日没停,南京军器局有经验的工匠都被他调来北京了,有了几种似乎可行的改进方式,但无法攻克一些制作工艺。
在装填方式上倒有改变,早期枪械都是从枪口往内加火药,然后再装入弹头。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