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荐贤为国(第 1/3 页)
朱由检的话勾起了万历的回忆,他说的这些,都是杨镐确实做过的事。
他也曾罢免了杨镐,一段时间后,群臣说了很多杨镐在抗倭战争中的功劳,万历才重新启用他,后来再被弹劾,再度罢免,直到现在。
见万历犹豫,方从哲进言道:“启禀陛下,杨镐虽然曾有罪恶,但其亦有功劳,况且,昔年入朝抗倭的将领,如今也只剩杨镐一人。
臣听闻,杨镐在家乡这几年,常读兵书,常常叹息昔日之举,若陛下降下天恩,令其领兵讨逆,他岂敢不效以死命。”
不等万历表态,朱由检驳斥道:“方大人此言差矣,难道就因为参加过抗倭战争的人只剩他一个,所以不管什么人都能派去领兵了么?
我大明江山,南北纵横数千里,子民亿万,难道就一个杨镐可以领兵么?”
此言一出,方从哲愕然,万历看他的眼神也变的多疑:“这话谁告诉你的?”
朱由检小脑袋一歪:“没人告诉我,这些道理书里都写了,我大明朝,除了皇爷爷您,其他人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
这话说到万历心坎里了,拍了拍朱由检的小脸:“你这小鬼。”
“皇爷爷,我倒知道个人,皇爷爷可以看他能不能用。”
万历眼睛一眯:“说来听听。”
“前几天我在宫里看到几位翰林院的大人,其中一人身材高大,胡须张开像戟一样,跟同行几人大谈兵事,我想此人既擅谈兵事,皇爷爷不妨给他个机会看看。”
万历微微笑道:“好小子,这才多大点就来给皇爷爷荐贤来了,方从哲,你可知那人是谁?”
“回陛下,翰林院中胡须像戟一样,又擅谈论兵事的,只有孙承宗一人。
此人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第二名,此前曾在大同待过几年,常与边军士兵交谈,虽然粗通兵事,但他从未领兵。”
“让他三天内写篇治敌策论出来,写好后当着群臣的面宣读,若无人觉得不妥再拿来给朕看。”
“臣遵旨。”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