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技术革新(第 2/4 页)
莫非徐风真的能将此物用出别样的风采?
…………
时间眨眼已过了数月。
冬季眼看要过去,到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时节。
曹操正在相府厅堂之上,感受着火炉中的暖意,一脸笑意的对着廊下说道:
“若是真如你所说,你当记一大功。”
“本相必将上表陛下,为你加官进爵!”
廊下一名麻衣男子,相貌平平无奇,身材瘦小。
此时正跪在曹操面前,面露激动之色。
他名叫马钧,本是一名普通匠人。
只不过天生聪慧,对于器械制造和各种发明,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
当初曹操兴建大量染布坊,然后又染出大量坏布,导致亏损了数之不尽的钱粮。
随后曹操便在麾下广纳奇人异士,让他们研究这偷学而来的工艺到底哪里欠缺。
又如何将这些染坏的布恢复原样,减少损失。
经过再三的失败之后,众人皆以为此乃异想天开,绝无可能。
就连曹操自己也觉得此事过于艰难。
若论奇思妙想,弄这些奇巧之事,世间恐无人能与徐风抗衡。
但就在前两日,马钧经过长久的钻研和反复实验。
终于破解了染布之法的缺陷所在,甚至借此改良了纺纱之法。
原本汉朝之时,织布纺纱,需要用单锭纺车,将杂乱无章的毛、棉、麻、丝等纤维纺成线。
换句话说,每名工人需要脚踩踏板,或者是手摇转轮,方可慢慢转出一根纱线。
功效又慢,所耗费的时间又长。
因此几乎所有身处闺院的已婚女子,平日里最多的工作便是在家纺纱,依靠纺纱赚来的钱补贴家用。
但马钧经过研究,发现这纺车乃是单锭,相当于每次只能纺织一根纱线。
能否加以改良,将纺车改为多锭。
如此效率定然能提升多倍,产量飞速提升的同时,成本也能大大降低。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