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大兴土木,扩大生产(第 2/4 页)
“首先兴修水利,搭建水渠,多建水库,截留新野周遭的江河湖水。”
“可以调节水势,旱时供水,涝时控水。”
秦朝之时,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得川蜀变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想要粮食丰收,减少洪涝干旱的灾害,这水坝水渠可谓必不可免。
到时候宛城和新野都将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产量怎么可能提不上来。
“况且,我接下来准备大量开荒,在新野和宛城之间调用大量人员垦荒。”
“由咱们官方批量提供农具、耕牛和粮种,让他们安安心心的开垦种田。”
“咱们再减免赋税,许诺开垦荒田之后耕种三年,这些土地便属于他们。借此激发他们的斗志。”
虽说汉末之时人少地多,但这些地实际上都把握在官府和世家手中。
普通百姓不得允许,根本没资格耕种这些田地。
况且大部分百姓都被世家所掌控,甚至直接藏匿起来,这些百姓就成了名义上的黑户。
就比如曹操曾经不止一次的进行人口普查,想要查清自己治下到底有多少百姓。
结果连查几次,递交上来的人数都不一样。
最后曹操被逼无奈,和中原世家谈判,不管你人多人少,就直接按照百万户人口来收税。
所以在史书记载中,曹操执政前后几十年里,治下人口数竟然都维持在一个数量。
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丰收治世。
连着曹丕继位,人口竟然也没变化。
所以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拥有自己的户籍身份,拥有自己的农田。
让自己最后能分到粮食,便已经是莫大的奢求。
这也是为何曹操屯田制,要征缴走农户六七成的粮食,依旧被后世誉为德政。
实在是同时期的百姓,在世家的手底下过的简直是猪狗不如的日子。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