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第 2/4 页)
然后抬高粮价,借此大赚特赚。
寻常百姓积累一生的财富,可能只买了半个月的米,便荡然无存。
被逼的只得卖田卖房,卖儿卖女。
不愿意原地等死的,则拖家带口逃往刘备处。
毕竟此时的民间,刘备的名声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
几乎无人不称赞其贤德。
偶尔有人说刘备坏话,例如说其虚伪做作,收买人心的。
也都被其余百姓怒骂痛斥,丝毫影响不了刘备的声望。
毕竟比起那些动辄吃人屠城的诸侯军阀。
就算刘备是假仁假义,能假一辈子的仁义,对百姓来说,已经是再世圣人一般的人物。
身逢乱世,小命都不知道还有几天,谁还有心思追究什么虚伪真实。
而沿途守军本来应该依律阻拦这些难民逃亡。
但他们既拿不出赈灾的粮食。
又生怕这些百姓死在这里,尸体又闹出时疫,重演宛城的灾难,反而牵连了当地的官员。
因此沿途的官员守将,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接放走逃难的百姓。
把烫手山芋丢给别人,免得留在自己这里,为祸无穷。
若是刘备没有如今的名望,可能这些百姓还会选择忍耐下去,将自己卖给世家作为农户,为了世家世世代代耕种。
但刘备的存在,在这混乱战世便如同黑暗中的一点灯火,吸引已经绝望的百姓尽最后一丝力量挣扎求生。
…………
新野城中,诸葛亮正为如何安置这些百姓而焦头烂额。
虽说汉末时期,人少地多,人口便是最大的资源。
只要利用的好,各大诸侯对百姓都是来者不拒。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