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为儒道立意,洗涤渣滓!(第 4/4 页)
苏长歌出声。
直接将害群之马给逐出儒道。
他提出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心正,做的是正事就可以蕴养浩然正气。
何为正。
做的事利于百姓苍生。
可以是件小事,比如看见有人受欺负,仗义出手。
也可以是大事,比如救济苍生。
但重点是必须要去做,要知行合一,否则光是口中谈仁义道德,这种仁义毫无用处,浩然正气不是靠嘴说说就能得来。
说实话。
若是连这点都做不到。
怎配称为儒生?
而此时。
伴随苏长歌的声音落下。
刹那间。
天下将近半数儒生,文宫瞬间崩塌,体内浩然正气陡然消散。
与之相对应的,有些不是读书人的百姓,体内凝聚出一座文宫,蕴养着一道道浩然正气,散发出微弱纯洁的光芒。
而那些原本就有文宫。
有正心的儒生。
文宫中突然多出数道浩然正气,更有甚者,境界直接当场突破。
如此大的变故。
自然引来了无数人议论。
“浩然正气,老夫辛苦数年蕴养的浩然正气为何突然消散!”
“苏长歌,你安敢擅改儒道之意!”
“诶,这是啥东西?老夫又不是读书人,咋多出一尊文宫了?”
“苏状元为天下读书人,重新定义儒道之境,非有德之人,不可踏入儒道,此乃无上功德,不朽之功,请受吾等一拜!”
“吾等拜谢苏状元传道之恩!”
一道道声音在天地间响起。
有人欢喜有人愁。
但有一件事,所有人都很清楚。
苏长歌著不朽文章,凭一己之力为儒道立意,洗涤渣滓。
仅是此举,从今往后的儒生皆要感念其恩德,虽然还未证道成圣,但他做出来的事,远超董朱二圣,比肩亚圣和礼圣。
“从今往后,这天下儒道将要变了。”
“正是吾等大展拳脚之时。”
“心存浩然正气之人身居高位,必定造福百姓,泽被一方。”
“看样子不久以后就要改称苏圣了。”
“可苏长歌不是以无视国法,逼死藩王,马上要被朝廷砍头了吗?”
“老夫看谁敢对苏圣动手!”
无数人纷纷开口,他们当中有大儒,有侠客,甚至是贩夫走卒。
但他们都相信,一个能为儒道立意,重新开辟儒道,洗涤渣滓的人,绝对不可能是滥杀无辜之人,肯定是有人故意陷害。
也就在此时。
充盈人间的光芒渐渐消散。
苏长歌放下手中之笔。
背过身看向面前为自己请命求情的百姓,衣袍被吹的猎猎作响。
他的答案已经给出,得到了天地认可。
自此以后,儒道再无伪儒,凡蕴养浩然正气之儒生,即便不是完美无瑕的圣人,但在道德品行上无损于百姓,无害与百姓。
“苏圣万古!”
人群中,一名读书人大声喊道。
苏长歌虽未成圣,但他对世间的贡献却不亚于圣人。、
冠以圣字乃是敬意。
此时,随着寂静被打破,一道道声音跟着一起呼喊起来。
百姓们虽然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也看不懂墙上的文章,但他们明白,苏长歌是个好人,他又为天地做了件好事。
如此,足矣。
“苏圣万古!”
“苏圣万古!”
震耳欲聋的声音响彻皇都。
百姓们发自内心的赞颂苏长歌,冠以圣名,彰显其功绩。
然而,就在这时。
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突然响起。
“时辰已到!”
“罪犯苏长歌,即刻问斩!”
都察院左御史开口。
他明白,现在若是不当机立断杀了苏长歌,假以时日将再无机会。
毕竟苏长歌今日之举,虽然得罪了诸多读书人,害得他们浩然正气被削,但同样的,也得到了一大批儒生的拥戴。
只要苏长歌不死。
等这批人逐渐成长起来,掌握起朝野上下的话语权来。
即便是皇帝,也没办法对付圣人。
此时,听到御史的话,负责执行的刽子手,还有在场的官兵都犹豫了。
如今这局面,万民为苏长歌请命,这个时候动手,恐怕他们前脚刚砍下苏长歌的脑袋,后脚就要被百姓砍下脑袋。
“还不快动手!”
“你们难道要违逆圣上旨意不成!”
“斩!”
都察院左御史急躁的大声呼喊。
但就在此时。
苏长歌身后突然浮现数道绽放炽烈光芒的伟岸虚影。
若是圣人世家的子孙在此。
定然一眼就能从中发现,那位受家族世代供奉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