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苏长歌授封国公!国运龙珠!太学院改制!(第 4/4 页)
解决完两国和谈的事情。
苏长歌又恢复到平静的教书日子。
虽然被当众册封为国公,但皇帝下旨正式册封还要一些日子。
据太子说是商议封号。
要知道,国公跟国公之间,亦有差距。
就跟谥号差不多。
封号也有高下。
类似卫、信、义、衍圣这类美称排在第一,受朝廷直接供养。
其次就是按封地来,鲁地就鲁国公,秦地就秦国公,封地也不是给你,只是享有封地郡府的供养,没有管辖实权。
可每个地方的大小、贫富都有差距。
差距一下子就来了。
齐国公必然高于鲁国公,楚国公必然高于鄂国公、越国公,因为钱多民多地大。
一般来讲。
苏长歌出生巴蜀之地。
那他的封号,要么就是巴国公,要么就是蜀国公,渝国公等等。
现在朝廷上争的就是这个。
老皇帝觉得蜀地贫瘠。
既然决定封,那就不能吝啬,所以准备封楚国公,算是重赏嘉奖。
百官则觉得封这个年纪封国公已经很过分,再搞个楚国公,楚地几乎囊括整个荆地和江南,因此在这事上没做半点退步。
对此,苏长歌并没有太多关注。
毕竟之前因两国和谈,他有不少事想做但没时间,现在正好趁机会做完。
学宫内。
苏长歌刚一走进去。
立即就有数道视线汇聚而来。
学院夫子和教习看向他的眼神极其复杂,有敬畏有羡慕,但更多的是疑惑。
毕竟自苏长歌到太学院以后。
就跟学宫闹掰了。
尤其是殴打刘司业,强闯学宫一事后,两边就更是井水不犯河水。
而现在他授封国公后突然跑过来,难道是为了报昔日之仇?还是单纯过来炫耀,亦或者铲除异己,弘扬心学?
正想着。
一道声音在他们耳边响起。
“本状元来这只办一件事。”
只见苏长歌突然开口,扫了众人一眼,缓缓说道:“教学改制。”
简短的四个字,重若千钧。
如一块巨石砸向水面,瞬间激起千层浪,众人满脸惊愕的盯着苏长歌。
他果然是来铲除异己!
众所周知。
改制就是重新立规矩。
苏长歌一朝得势,就一改常态的跑到学宫来,果然是不怀好意!
然而,看着面前风头正盛,受皇帝恩仇的苏长歌。
众人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无力感。
论权势。
对方再也不是那个刚来时得罪皇帝、百官,被罢黜官职的的状元郎。
而是天子宠臣,当朝国公!
这样的人物,他们只配抬头仰望,对方弄死他们不比捏死一只蚂蚁难。
“快去叫院长过来。”
一名夫子小声呼喊身边的教习。
苏长歌听到后,面色平淡,并没有出言阻止,任凭他们把院长喊来。
他这次来太学院推行教学改制。
说是铲除异己也没啥问题。
太学院创立百年,理学大行其道,刚开始还好,但到后面就慢慢变味。
诚然,这群夫子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圣贤文章也牢记于心,可除了满口仁义道德以外,对其余的事情一窍不通。
他们培养出来的学子。
好坏暂且不提。
但在实际做事上一塌糊涂,审案、民生、财政等等,基本都是上任再学。
这样的人考上进士做官,大多都是糊涂官,事情交给身边小吏和属官去做,德行好点是清流,差点的就利用权柄贪污。
但真正做实事的太少了。
清流不怕。
贪也不怕。
就怕到任地方后一点政务不做,只知道敛财,贿赂考课官员,然后熬资历往上升。
懒政、渎职加贪污。
这样的官员,就是国家身上的蠹虫!
苏长歌这次来。
就是想掘这群人的根。
从源头上改变。
否则单靠心学一门学问,没有具体制度,就等于无萍之水,没法长远。
也就在这时。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苏长歌,你莫要胡来!”
“太学院乃是昔日朱圣所立,规矩亦是朱圣所创,岂容你说改就改!”
严院长愤怒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