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大晋学宫,百家争鸣!为往圣继绝学,开启盛世篇章!(第 3/4 页)
觉得还不是时机,起码要等生产力提升之后再去做这事。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读过书的人,有几个愿意去种地?而作为农耕王朝,保持一定人口耕种又是必须要做的事。
没办法。
他也只能暂时打消这个念头。
将普及教育的学堂。
改成简单识字,传授百姓一技之长的学堂,让他们在府城当中安家。
毕竟循序渐进才是王道。
操之过急所带来的后果,往往需要天下百姓来承担代价。
比如母猪赛大象,就是前车之鉴。
有着这个历史教训在,苏长歌宁愿走稳点,也不愿在民生上走错路。
前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可能历史错误会重犯,但执政者应当竭力避免。
而让农户在府城中安家。
推进城市化发展。
既可以繁荣大晋经济,又因为人多的缘故,总会擦出点新的技艺来。
此时,伴随苏长歌的声音响起。
老皇帝微微蹙眉。
“朕不是心疼银子。”
“只是如此,岂不是成了无底洞,朝廷要承担的费用太多。”
老皇帝开口,三十万万两白银是无根之木,迟早有一天会花光,到时就算国库收入翻个两三倍,也很难保证供应学堂。
毕竟天下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陛下无需担心。”
苏长歌淡淡一笑,出言道:“学生所想的是,学堂免费教导技艺。”
“但接下来三年内,这批工人都要为朝廷干活,工薪照给,但比市价要低,供其温饱足矣,如此可大大缩减学堂开支。”
话音落下。
老皇帝和太子对视一眼。
还能这样?
他们都被苏长歌这波操作给惊到了,以教导技艺,换取百姓为朝廷干活。
总感觉怪怪的,但又说不出来哪里怪。
毕竟我免费教你技艺。
只是要你替我打工三年,还发酬劳,有来有往,这很合理。
而且这样做的话,朝廷要承担的开支,等首次过后就会减轻了很多,大头完全可以交给地方承担,让他们去用工匠盈利。
不仅如此。
这又跟前面的修路、水利,还有土木建筑扯上关系。
朝廷出资开办学堂教导工匠,然后这批工匠又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替朝廷进行基础建设,如此循环一圈下来后。
朝廷花的钱并不多。
但该做的事情几乎都做完了。
想到这。
老皇帝和太子齐齐看向苏长歌,眸中露出惊讶之色。
他们感觉,苏长歌此次到江南历练一番后,思考确实比以往稳重太多,一字一句皆是老臣谋国,利于江山社稷的国策。
事实也的确如此。
苏长歌在治理江南,与百姓接触的过程中,他成长了很多。
政策这东西,不是生搬硬套就有用。
施政必须得结合实际情况。
其次,基建是基础,没有这个,一切美好构想都是空中阁楼。
“既如此,此事也由你拿主意吧。”
“银两找太子审批就可。”
老皇帝开口。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真的老了,完全跟不上年轻人思路。
还是直接给钱算了。
而太子此时的感觉完全跟他一样。
若说之前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他还能听懂,那么现在苏长歌所讲的这些,跟他之前所学的治国理念迥然不同。
但偏偏听起来又都有效。
人麻了。
“学生谢过陛下。”
苏长歌拱手,谢过金主后,继续道:“不过学生还有一事需陛下恩准。”
“何事?”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