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夫子又双叒引动天地异象了!(第 3/4 页)
“故凡事知先而后行。”
苏长歌开口,声音轻缓平淡。
但落在严院长等朱圣门徒的耳中,内心却本能的感觉一丝不妙。
朱圣,危!
也就在他们刚做此想时。
声音响起。
“吾以为,朱圣此言有误。”
“凡事应当知行合一,致良知。”
苏长歌开口,没有用太过激进的词,也没完全否定朱圣的道理
理在气先。
理者,事物的规律也。
气者,事物的实质也、
朱圣认为事物的规律先于实质存在。
先有规律,再有物质,这属于世界观上的认知。
这句话如若是放在前世,苏长歌能随便批判,可这个世界是仙佛圣魔之流,因此也就无法界定此话的对错。
但后面那一长段格物致知的言论。
肯定是不对的。
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这番言论过度强调了‘知’的作用。
就算按朱圣臆想的那样。
天理恒在,世间万事万物的规律不变。
那也不是知道了就能做到。
脑子会了。
手就会了?
手不会就是脑子会的还不够多?
再者,天理恒变,没有永恒的‘知’,。
因此更要强调‘行’的作用。
知行合一,致良知,通过实践来检验人的良知,以及事物的真理。
而与此同时。
随着这句‘朱圣此言有误’的话落下。
严院长等人有些坐不住了。
目光看向台上的苏长歌,怒意勃发,像是在看儒道异端一般。
朱圣说:性即理,性在心外。
你就说:心即理,心外无物。
朱圣说:凡事知先而后行。
你就说:知行合一,致良知。
这不是摆明跟朱圣唱反调,否定朱圣立下的天理学说吗?
而且,虽然不知道你口中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什么意思,但你说朱圣之言有误,那就是异端,就是歪理邪说!
心中如此想着。
但这一次,严院长并没有急着站起来反驳苏长歌言论。
免得跟刚才一样陷入被动。
他想等苏长歌说完自己的理论之后,再找出纰漏之处回怼。
也就在这时,一道声音突然响起。
“夫子。”
“何谓知行合一,致良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后排一个长相俊美,身姿挺拔的学子站起。
“那好像是苏状元的弟子。”
人群中有人喊道。
感受到周围人的目光,慕子清无动于衷,视线停留在夫子身上。
闻言,苏长歌看了眼慕子清及台下众人。
“所谓知行合一,致良知。”
“知就是指良知,行则是指实际行为。”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人生来就有良知,只是被外界私欲所蒙蔽。”
“故而吾以为,良知要在心中寻,一念发动处即是行,若此念不善则除之,此念善则行之,去恶为善,践行良知。”
“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思考、学习、认识一件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行动的开始,但只是行的一部分。”
“思考的念头不善,要立即摒弃。”
“若念头不善而为之,则道德不存,称不上践行良知。”
“而若思考的念头是善念,则要立即通过实际行为来践行善念,做到良知与行动合一,如此才算真正的知了。”
“念善而不行,则是假知,伪善。”
苏长歌开口。
平淡的声音却如同雷震一般。
落在在座每个人的心头。
这一刻,众人的脑海中轰隆作响,不停回荡苏长歌刚才的话。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