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圣贤虚影,映照万古!诸子百家,尽归于儒!(第 2/4 页)
一人之光,足以比肩历代圣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厚重古朴的声音不断响起。
一瞬之间,所有人都认出了这道伟岸身影是何人,大成至圣先师。
“文圣!这是文圣!”
“文圣也出来了!”
“文圣之体形,为何如此高大?”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文圣乃是天纵之圣,受天眷顾,天生神力,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只是素来好以理服人。”
“可吾曾在鲁地孔家去过,文圣的圣像并非如此模样。”
“此乃文圣壮年,汝所见乃暮年。”
这一刻,众人注意力都放在文圣魁梧的身材上,发出一阵惊叹声。
在他们眼中,文圣应该像当今的读书人一样,身形轻盈,面若冠玉,但眼前这道虚影,给他们的视觉冲击力实在太大。
别说是读书人。
就算寻常游侠武夫也没文圣魁梧。
这要真动起手来....
一时之间,众人脑海中不由浮现文圣带着弟子与他人讲理的画面。
总感觉有些怪怪的。
过了良久。
随着声音在耳边消失。
众人渐渐回过神来。
望向身后站着上百位圣贤的苏长歌,眼中不由露出敬重之色。
著不朽文章,正儒道之意,古往今来一切圣贤映照此世,足可见苏长歌德行合乎仁义,这样的人值得世人敬重。
这时,突然有人带头喊道。
“苏状元一心为民,弘扬仁义,惩奸除恶,却被判处死刑。”
“卫国公府,慕子清。”
“愿为苏夫子请命,恳请陛下开恩,宽恕苏夫子之过,赦免其死刑!”
清脆的声音打破寂静。
下一刻。
太学院学子们纷纷站了出来。
“苏夫子曾言,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
“为百姓开路者,不可使其困于荆棘。”
“吾等太学院学子,为苏夫子请命,恳请陛下开恩,赦免苏夫子死罪!”
学子们攥紧拳头,眼神坚定。
他们没有忘记,苏长歌为学子讨回公道,惩治外族蛮夷,如今该轮到他们挡在夫子面前,替他抵御风雪,拨开荆棘!
刹那间,声音响彻天穹。
整个皇都的读书人都受到感染,纷纷开口发声,请求赦免苏长歌死罪。
皇宫内。
老皇帝听到百姓们的声音。
一脸平淡之色。
早在异象还未出来之际,他就已经下旨,赦免苏长歌之死罪。
如今圣贤虚影显世,民愿沸腾如海,即便那些一心置苏长歌于死地的官员、士绅、宗室,他们也不可能违逆天意民心。
正想着。
一道道声音自南方传来。
“臣张怀民,携江南六郡万万百姓,愿为苏状元请命,还望陛下开恩!”
“草民李铁牛,庐江郡人,愿为苏状元请命!”
“民妇张翠花,豫章郡人,恳请陛下赦免苏状元死罪!”
“......”
悲壮的声音回荡在天穹。
对江南百姓而言,苏长歌之恩,无异于再生父母。
若不是他,他们此刻大部分人都要死于洪灾当中,亦或者命丧于地震,更别说苏长歌还肃清奸恶,还江南一个朗朗乾坤。
此等大恩。
别说在府衙前请命求情。
即便上刀山,下火海,共同赴死,他们也是眉头都不带皱的。
这时,又有新的声音响起。
不再是江南。
赵地、秦地、鲁地等大晋各个地方,无数百姓的声音在皇都上空回荡。
老皇帝听到声音。
不禁有些动容,但并非是忌惮。
而是第一次感受到天下民心的磅礴厚重,即便皇权亦不能动摇分毫。
这恐怕便是历代圣君、圣人治理天下,缔造盛世的原因。
世家门阀、官员小吏往往贪得无厌。
假借君权,兼并土地,行利己害民之事,王朝就此一步步走上衰弱。
故而,凡是圣明的君主,皆以民心为心,以天下百姓,江山社稷为重,打压世族门阀,立足于民,如此皇权方可屹立不倒。
心念至此。
老皇帝眼中闪过坚定之色。
虽然已至暮年,但大晋江山将在他这一代开始走向辉煌。
与此同时,刑部大牢门口。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