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衍圣公教徒,民心之论!知行合一,苏长歌的答案!(第 2/4 页)
此话一出,孔兴儒脸上露出笑意。
“的确如此。”
“不过你少说了一些,不仅仅是臣子,世族门阀和读书人也是如此。”
“若是没有臣子,没有世族门阀,没有天底下的读书人,代天子牧养百姓,民心何以凝聚?故而,对于天子而来,所谓的民心。”
“不是指这六万万百姓之心。”
“而是天下读书人,朝廷官员,还有世族门阀之心,这才是民心。”
“至于百姓。”
“文圣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圣人之道深远,百姓愚昧,人不易知,他们只要按照读书人、官员、世族门阀的话行事,受皇帝驱使就可以。”
孔兴儒开口。
他如此说。
不仅仅因为他本身就是世家大族,要为自身利益发声。
而是在他眼中,百姓只不过是躬耕田垄的愚民,这群人目不识丁,头脑呆笨,什么道理也不懂,任凭上层驱使就够了。
他们的心意,谁在乎?
而此时,伴随孔兴儒的声音响起。
赵炆心中若有所思。
士大夫驱使百姓,掌控民心,那么皇帝只要掌控士大夫就行。
至于孔兴儒的这番话,民心即是士大夫之心,无非是想灌输给他,皇帝当与读书人共治天下罢了,谈不上什么精妙见解。
赵炆认为。
士大夫视百姓为工具,驱使他们,皇帝一样视士大夫为工具,驱使读书人。
天视自我视,天听自我听。
民心,天意。
皆是皇帝意志的体现。
“学生赵炆,多谢先生讲解。”
赵炆开口,拱手向孔兴儒行礼,接着特意问道:“学生还有一事不明,敢问先生,苏夫子此次灾厄,能否化险为夷?”
此言一出。
孔兴儒刚缓和的面色瞬间沉下去。
又是这个苏长歌。
蒙骗了皇帝、太子还不够,如今还使得太孙对他尊崇有加。
随即,孔兴儒格外笃定的说道:“断无可能,还记得为师刚跟你说的吗?世族代表民心,如今官员和世族、宗室都想看着苏长歌死,他已经站在了民心的对立面。”
“而陛下也已经放弃了他。”
“将审查定罪交给大理寺,只是不愿脏自己的手罢了。”
“苏长歌,必死无疑。”
话音落下,赵炆默默低下了头,但眸中闪过的却是喜意。
只要苏长歌一死,赵恒失去倚靠,便没有人威胁他的太孙之位,以他爹的年纪,最多再过十几年,这皇位就要轮到他来坐。
而孔兴儒见赵炆这样子。
只当他是失落。
心中更加厌恶苏长歌,此子以言语蒙骗世人,如今死有余辜。
......
卫国公府。
几道年轻身影正在书房议事。
“还有三日,夫子就要被押到法场斩首,咱们要快想办法把夫子救出来。”
霍从文来回踱步,满脸急色。
慕子清、沈福等人虽然坐着,但心中和他一样急躁。
这次跟以往不一样,以往遇到问题,都是夫子想办法解决,如今夫子蒙难,即将被斩首,他们却半点忙都帮不上。
一时之间。
众人不禁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身为权贵子弟。
他们的一切权利皆来自于父母长辈。
可现在,宗室、士族、百官,这群人一个个都巴不得夫子赶紧死。
而他们的长辈虽然都在帮夫子说话,但皇帝养病,太子避而不见,根本无法改变此事,只能眼睁睁看着夫子的死期越来越近。
也就在此时。
书房的门突然被推开,赵恒急匆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状,众人目光纷纷看去。
毕竟他爹是太子。
太子要是肯站出来说话,收回对夫子的判决,那么夫子就有救了。
“太子如何说?”
“可是答应对夫子法外开恩?”
霍从文一个箭步上前,两只手紧紧抓着赵恒胳膊,急切的追问道。
“额这....”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