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对吴王动手!人可以卑微如尘土,却不能扭曲如蛆虫!(第 2/4 页)
“望陛下明鉴,莫要听信谗言!”
一名江南士族官员开口。
他知道,现在再不站出来为吴王洗刷冤屈,自己的路也差不多走到头。
而伴随声音响起。
其他江南出身的官员也都站了出来。
“还望陛下明鉴。”
“莫要听信苏长歌一面之词!”
龙椅上,老皇帝看着眼前这群人,神情冷漠,淡淡开口道。
“朕若没记错,尔等皆是江南户籍。”
“看样子,尔等收了那群劣绅商贾,还有吴王不少银钱,否则也不会到了此刻,还如此卖力的替他说话。”
此言一出。
几名江南出身的官员浑身一颤。
顿时如坠冰窟。
只能惶恐的低下头说道。
“望陛下明察,臣等与吴王谋逆一事无半点瓜葛。”
“此事,朕自会派人去查,绝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
老皇帝冷冷说着,但没有证据,也并未把这些人怎么样,然后道:“传朕旨意,将涉案主要人员押送如今,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核查此案。”
“待到水落石出后,再行定夺!”
涉及谋逆,绝对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更不是说砍头就砍头。
一切都要按照规矩和流程走。
否则只要怀疑谁谋逆。
就直接杀掉。
那就等同于不教而诛,会让天下臣民寒心,而且律法也会崩掉。
否则今天你怀疑我谋逆,明天怀疑他,又都没有证据,更没有官员审核,一句话就定罪,用不了多久天下就会大乱。
“臣遵旨!”
刑部尚书滕元发带头站出来接旨。
大理寺和都察院面面相觑,只能跟着一起站出来接旨。
而百官看着这一切。
心中很清楚。
陛下绝对是在偏袒苏长歌。
二十多万大军,就算是有皇帝授权,那也得跟兵部打声招呼。
毕竟这可是谋逆之事,兵部怎么可能不批准?摆明是另有其他原因,苏长歌按捺不住,直接就调兵将涉案人员一起端了。
但藩王谋逆不是小事。
而且还跟此前的蛟龙走水扯上关系,关乎万万百姓的性命。
也正是因此。
百官才没有再提苏长歌调兵之事。
毕竟谁也不想惹一身腥。
而即便想对付苏长歌。
那也是等案件审核调查时,将这桩案子变成苏长歌诬陷吴王。
这才是接下来朝廷上要博弈的地方,既能从豪绅、商贾身上捞到好处,自己也不会因谋逆受到牵连,一举三得。
如此,朝会结束。
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派人到江南押送犯人。
苏子由则是松了口气,弟弟没事就好。
......
庐江郡,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
一片被烧焦的废墟中。
百姓们努力翻找幸存者的痕迹,但每一次翻开,眼中光芒便会弱上几分。
府衙内,孩童的哭声令人揪心。
几十名身体各处被不同程度烧伤的孩童,疼的嚎啕大哭。
苏长歌透过窗户看着医师替他们包扎,有些不是滋味,这些孩子本该在父母身边健康长大,现在却因一场大火而受苦。
“长歌,我已经传信给师门。”
“再过两日就会送药过来,这些孩子身上伤势不会留下痕迹。”
鱼幼薇轻声劝慰着。
这一整晚,苏长歌没有休息片刻。
不是帮医师照顾伤者。
就是劝慰那些和孩子走失的父母别急,说不定很快就有人送孩子过来。
鱼幼薇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有些心疼他,明明是那群幕后主使者做的,却要让他来背负这些,让他目睹百姓的惨状。
“可这份痛苦,却会陪伴他们一身。”
听到声音,苏长歌叹了一声。
再看了眼那些受伤的孩童,转目望向鱼幼薇,郑重说道:“谢谢。”
感谢声响起,鱼幼薇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握住他的手,表示他不是孤军奋战,起码身边还有她,还有许多人陪着一起。
正此时。
一道女人的声音响起。
“国公大人,您有看到一个脖子上挂着项圈,扎着冲天辫,粗麻褐衣。”
“大概这么高的孩子吗?”
苏长歌转头看去。
一个头发散乱的女人抬手比划,身旁还站着个肤色黝黑,面貌憨实的中年男人,两人面色焦急,眼中布满血丝,被焦炭染黑的手掌结了层血痂。
显然是在废墟中翻了一晚上,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孩子。
这才来府衙碰碰运气。
而且看着他们望向自己时,眸子闪烁的希望,苏长歌心有不忍的摇了摇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