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章 孟虎的学习(第 2/3 页)
孟虎点头。
老师说:“上阕是写秋景,语言很美。还要注意,写景之后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这是画龙点睛之笔。没有这一笔,前面写得最好,也不过是语言美景色美而已,而这句,说明什么,你说?”
孟虎想了下说:“说明他在想谁在主宰世界。”
老师说:“你可以进一步讲,说明他,作者,我们的抒情主人公,在思考什么力量在主宰世界?就是在思考历史是谁在创造?他当下所处的世界是否,主宰世界的力量如何来?这就干什么了?”
孟虎说:“。”
老师说:“很对,发动,。作者那些年就在。”
孟虎懂了。
老师说:“然后下阕呢,讲了什么?”
孟虎看着教材说:“写与同学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什么的。”
老师说,下阕是写回忆,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诗词里同学是什么样子的?”
孟虎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风华正茂的学生们在做什么事?”
孟虎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老师结合历史背景具体解释同学们的行为。
孟虎对全词的意思就了解了。
老师说:“我再强调一点,这首词一上来,写的是,在深秋的一个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流淌。但是在词里,不是正常地写‘独立橘子洲头’,而是写‘独立寒秋’,独立后面不是地点而是季节,一般讲话不是这样的,这是诗词的修辞,叫倒装句,地点‘橘子洲头’放在了三句的最后。这样写,是不是上来就给你一个独立在深秋寒风里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就是效果。”
老师还讲了好多艺术特点,孟虎似懂非懂。老师也知道,说,我说的这些,你一时半会不会完全理解,回去多读,多体会,直到品出味道。
老师又说:“品味文学作品往往会加入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这叫共情。我要求你与伟大领袖共情不切实际,他是伟人,我们是小人物,但也有相似点。你不至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可每个人都会有理想,有激情,有行动,你的理想是什么?”
孟虎说:“开健身馆。还有学习。”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