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虎爸虎妈(第 3/4 页)
又和李世民沟通了几件事情之后,陈景恪就告退离开了。
他今天过来主要是提建议,把自己的建议说完就可以开溜了。至于后续具体该怎么做,他就不管了,那是李世民和群臣的事情。
那些人会做的比他更好,他没必要操这个心。
从李世民这里离开,他例行去找了小兕子。陪她玩了一会儿,又练了一会儿字就离开了。
……
李世民的动作比陈景恪想象的还要快,没过几天朝廷就宣布了移民计划。
从人口最稠密的山东、河南两地迁徙三百万人去南方,其中两百万安置在荆州洪州等地,也就是后世的湖北湖南等地。
同时把数个归降的北方草原部落,共五十余万人安置在荆州、洪州等地,和汉人杂居。
剩下的一百万汉人百姓,被安置在岭南的广州区域,和当地俚人杂居。
这个消息在当前大唐并未引起多大的动静,迁徙百姓在这个时代是常有的事情,没什么好奇怪的。
还有个原因是朝廷接二连三大动作,大家也都习惯了。
不过人口迁徙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周密的计划才行。
比如具体把人迁到哪个地方,能安置多少人。还要先在目的地建好落脚地,总不能让百姓睡在大街上。
农具、种子之类的都要准备好,甚至还要发给一定的口粮,让百姓撑过开荒这段时间。
没有一两年时间,这三百多万人是安置不好的。
汉武帝时期,曾经在一年时间把七十万人迁徙到河套地区,并在当年就产出了足够的粮食。
这看起来是个奇迹,但有多少人死在这个奇迹里,就只有当事人知道了,反正史书没有记载。
唐朝的官老爷们并不比汉朝的同行善良,他们也一样漠视人命。然而分封制确定之后,有资格获得分封的勋贵们都在盯着这三千多万百姓。
他们绝对不希望因为朝廷疏忽,造成百姓大量死亡。
因为折损太多的话,将来分封的时候,他们的封国可能就会少许多人口。
事关自己的利益,他们很难不重视。
所以这次的人口迁徙计划做的很详细,并且还派出了朝中大员去地方坐镇,生怕有地方官阳奉阴违造成百姓大量死亡。
对于这种情况陈景恪自然也是喜闻乐见的,得知朝廷要选派可靠的大臣去荆州坐镇的时候,他再次跑到皇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认为让大郎去是最合适的。”
听到这话,李世民和长孙无垢是何等的震惊可想而知。
长孙无垢毫不客气的说道:“胡说八道,大郎是太子,国之储君,岂能轻易涉险。”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