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看不见的对抗(第 2/4 页)
还有什么样的行为,比轰炸平民和非军事单位更像一场人道主义危机?
答案再明显不过,但这里的人民却无法争辩。
在那个时候,坚定地站在yugoslavia一边的国家并不多,华夏就是其中一个,也正是这样的支持,让那些毫无人性的敌人犯下了对华夏的罪行。
1999年5月7日,华夏驻yugoslavia大使馆遭到轰炸,3名记者丧生,二十余名工作人员受伤,而其中年纪最小的烈士朱颖,当时年仅28岁,与同样牺牲的许杏虎才刚刚结婚不久。
在出发之前,她曾经说过要做一名和平使者,但那些道貌岸然的救世主们,却残忍地夺去了和平使者的生命。
这是一笔血债,一笔无法偿还的血债。
而这笔血债的制造者,为了夺回他们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又开始跃跃欲试地想要制造另一笔血债了。
这一次,他们的结局将是如何?
腊梓柔不知道答案,她放下手里的鲜花后,轻轻擦去了纪念碑上的灰尘,随后站起身,打算返回代表处,继续她未完成的工作。
但是,在她准备离开的时候,身旁的一个当地人却拉住了她的衣袖。
腊梓柔疑惑地转向他,还没等她说话,对方便先开了口:
“小姐,您是在这里的记者吗?”
腊梓柔愣了一愣,随后微微点头回答道:
“是的,我在这里工作----您有什么事情吗?”
对方的脸上浮现出几分喜色,他犹豫着组织了一会儿语言,然后开口说道:
“我叫拖米斯拉夫,我是餐厅的服务员----您大概不记得我,我就在河对面的餐厅工作----我见过您很多次!”
“是这样的,您也知道,最近贝尔格莱德的粮食供应很紧张,我们的餐厅也几乎要关门了,所以我就闲了下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