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章 年少初遇(1)(第 1/ 页)

    贞明五年(919年),己卯年(兔年),正月初九,大风,战争中招到破坏的邠州城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放眼望去总会有那么些萧瑟与苍凉弥漫,城上空弥漫着浓浓的寒气,携着北风,伴随着呼啸的风声袭打人面,城中人多窝在家里畏寒不出,倒是几个扎着朝天椒的小孩子在街上跑来跑去,时不时的发出几声尖叫,玩的不亦乐乎,倒是应验了那句话:少年不知愁滋味。除此之外,就是风儿敲打在招牌上,那些木刻的、铜铁铸造的、还有挂着的布幌子的招牌,一起奏响着呜呜的声音。

    今天正好是伽罗十七岁的生日,按照每年的惯例,伽罗定要去城西二十里清凉山脚下的应福寺祈福还愿,说来话长,当年王氏失去了五岁的儿子后,接连好几年,王氏由于心中忧伤过度,身体也时好时坏,几年时间被自己的思虑糟蹋的身体孱弱,并没有适合怀孕的温床。由此一直没有再怀孕,这期间王氏自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劝说王老爷纳一个妾来传宗接代,但是王老爷不肯,他说的道理王氏也明白,因为王老爷和王氏打小青梅竹马两相和,两人之间的情谊自是第三个人插不进来的,再来就是他并不在意传宗接代,再来就是兵荒马乱,生而为人,出生在这乱世之中,老实说,活着比死了难。且看这世道之势,已是一年比一年艰难。再往小里说,生活用度并不易,再来一口人,家中过用会紧凑。

    王氏本来对世道灰暗,天下难见太平之光而心生绝望,在王老爷的反复强调劝说下,自是感同身受。于是便依了王老爷的意思,不过她还是忍不住来到这应福寺里发愿:一生别无他求,但求有一女足已……

    发愿后的两年以后,王伽罗就来到这吵吵闹闹的人世间,那时正值唐末,天下兵荒马乱,人们流离失所,日子艰难,家家都是度日如年,缺吃少喝的日子愈加的觉得日头漫长的东升西落,熬不完的白天黑夜。最近几年,新皇朱友贞登基即位,大赦天下,减免了不少苛捐杂税,民心渐拢渐好。伽罗家的日子比之以前宽裕了不少。

    伽罗对着铜镜把头发盘好,披好月白色的斗篷,从左厢房马圈里牵出白马梭儿,王氏又少不得叮嘱她路上小心,伽罗一边敷衍着答应,一边登着马镫上了马背,回头让王氏不要在风中长驻,便手拉着缰绳让梭儿上路了。

    一个人的旅程,对于伽罗来说,就是想说话都会无话可说,只有耳边的风声刮个不停,伽罗行进在这阴沉的天地间,心里时而孤寂,时而又踊跃的如大鹏展翅高飞,腾云驾雾般的到了应福寺。只是这沙子路实在崎岖不平,高高低低的坑,散乱的大石块小石子遍布整个路途,梭儿不能驰骋,伽罗亦不敢放开缰绳让它恣意前行,那就慢慢走,且行且听风声。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远远的就看见了应福寺。依岩凿就的大大小小的石窟,气势磅礴无比。这应福寺寺窟始凿于北朝,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年)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故起名应福寺。又因全寺因山起刹,依崖凿窟,雕石成像,成百上千的佛窟佛洞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十多丈长的东西向立体崖面上。远远望去,洞连山、山连剎、剎又连山、山又连洞,此起彼伏,脱离二楼人间的战火烽烟,实是一奇观,甚至有可以超脱之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五仙门 神话之后 彼岸之主 武圣! 玄鉴仙族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修仙琐录 阵问长生 志怪书 仙人消失之后 山河志异 剑啸灵霄 魔门败类 叩问仙道 过河卒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盖世双谐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剑来 我不想上梁山 九阴九阳 彼岸之主 武圣! 中州录 武道天途 为龙之道 小狐妃,太凶萌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卧虎藏龙 神话之后 志怪书 仙父 阵问长生 过河卒 不朽凡人 仙人消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