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 墨家巨子,攻魏伐楚(第 2/4 页)
咸阳宫,大殿。
“寡人决定,分兵两路,同时灭魏、伐楚;嬴成、蒙武,命你二人率兵十万,攻灭魏国。”
“诺。”两人站了起来。
“至于伐楚一战,诸位将军可以各自发表意见。”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说话。毕竟楚国的实力雄厚,万一大败而归,绝对会动摇秦国的根本。
嬴政随看向低头沉思的王翦,问道:“王翦,你认为此战该如何打?”
“与楚国交战,从来都是凶险难测。要打赢此战,需率重兵攻之!”
“多少?”
“六十万!”王翦当即说出一个惊天数字。
“六十万......岂不意味着整个咸阳都要走空?万一有人趁机偷袭,岂不是难以抵挡?”
“臣只负责打仗,至于后方是否空虚,那并不是臣该考虑的事情。王上若要臣挂帅伐楚,非六十万人不可!”王翦顿了一下解释道:“楚国地域辽阔,深山大川比比皆是,更何况楚军主帅项燕,统兵谋略均不在臣之下,没有六十万人,臣以为,必败无疑!”
“楚虽疲弱,然年年有战,族族有兵。楚乃分治之国,非但世族封地有财有兵,即或百越部族,也是城邑林立互不统辖,几类殷商诸侯。如此,楚王纵成战俘,楚国亦未必告灭。此等大国,聚兵外战确实难而又难,然抵御灭国之灾,潜力却是极大。”
“王上,李信愿意请缨伐楚,二十万人足以!”李信紧跟着站了出来。
嬴政问道:“你如何进兵?”
李信指点着摊开在大案上的地图道:“下楚之要,在江北淮北两地。下臣所言二十万,是决战主力大军。全局方略尚需两支偏师:其一,陆路偏师插入淮南,遮绝楚国王室渡江逃亡岭南之路;其二,水军偏师从巴蜀东下,占据彝陵要塞,遮绝楚国王室逃往荆楚故地之路。与此同时,我主力大军直下淮水楚都,决战楚军必当势如破竹!如此进兵,主力大军二十万足矣!”
王翦却叹了一口气,不禁露出失望的神情。
嬴政略微点头,话锋一转,“王翦、王贲、蒙恬听令!寡人命你等率兵六十万,攻灭楚国!”
“臣谢王上恩典!”王翦心中大喜,深深一躬。
“此去寡人只有一句话,一战定天下!”
“诺。”三人应声道。
而一旁的李信却是摸不着头脑,不明白秦王为什么不采纳他的计策。
自灭国大战开始,无论分合,秦军对外出动的总兵力始终是四十万新军。也就是说,当年王翦、蒙恬在蓝田大营练成的四十万大军始终在关外作战。历时五年,因始终未出现兵力匮乏之困境。加上嬴政不断施行仁政,每年都会招募士兵,自是有不少青壮年来投军。
如今的军队人数已经扩充至八十多万。
秦军的兵器装备经历了四个时期的锤炼,于嬴政王翦时期达最高峰。
第一时期:是孝公商君创立新军,以当时最为强大的魏军为范,丢弃战车为主的老军制,立起了第一支五万兵马的步骑野战新军。唯其初创,其时之秦军铁兵器与大型攻防器械都比较差。
第二时期:是昭襄王、白起的秦军装备大改制。白起任上将军后基于秦军攻坚大战增多的战场情势,一则大大扩展了秦军兵力,二则全力打造并多方改进了各种大型攻防器械,使秦军一跃而成为当时最具威力的重装大军。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秦军的大型连弩成为威力无匹的天下第一重兵。
第三时期:是吕不韦的精细化。大商出身的吕不韦通晓作坊制造之经营运筹,且极富战略眼光。其对秦军的最大业绩,是对所有的兵器制造作坊颁布法令,明确规定了各式兵器的制作标准。无论是作坊官吏,还是制造工匠,监督都缜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