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章 大秦王妃,泾河之畔(第 2/4 页)
泾河之畔,嬴政换了一身轻快的便装,李斯和盖聂跟在他的身后。
上到半山,林中出现一大片帐篷搭建的营地,飘着几面脏兮兮的旗帜,但却空荡荡的。穿营走了一段,才看到四五个老者在几座土灶前忙碌做饭,林中弥漫出阵阵烟雾,有一股呛人的烟味。
李斯过去向一个老人询问情况。
老人说这里是瓠口山背后,上到山顶便能下到瓠口峡谷;营地是陈仓县的一个千人营,作用是留守照应早已经打通的引水口。
登上山顶,眼前出现另一番景象。
左边是一片被乱石圈起的山林,里面显然是已经打开而暂时处于封闭状态的引水口;东面峡谷热气腾腾白烟阵阵,间或还有冲天大火翻腾跳跃在烟气之中,扑鼻的酸灰味比方才在半山浓烈了许多。烟雾弥漫的峡谷中,响彻着叮当锤凿与连绵激昂的号子。
嬴政也算是亲眼见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没有打扰这些劳作的民夫。嬴政带人下山。
放眼望去,却见一颗大树下站着一位须发雪白的老者。
他走了过去,开口问道:“老人家今年贵庚几何?”
老人细细打量了他一番,看他衣着华贵,器宇不凡,必然是贵胄子弟。
“今年五十有六。”老者笑呵呵的道。
“秦相国刘基颁布的新法:凡满五十五岁的人,都可以归养乡里,想必老人家早年也参与过劳作吧?”嬴政一眼就看到了他手上的老茧,这是常年劳作的人,才有的特征。
“那是。”老者看向远方,继续道:“秦王慧眼如炬,看准了郑国这个水工。要不,泾水河渠三大难,任谁也没办法!”
嬴政好奇的问:“哪三个?”
“当年李冰修“都江堰”,从秦国腹地选调了一大批工匠,其中便有老朽。老朽略懂治水,今日不妨说道说道。这第一难:在选准引水口千里泾水在关中的流程,统共也就四百多里,在中山东面便并入了渭水。寻常水工选引水口,一定选那易于开凿的土塬地段,一图个水量大,二图个容易施工;可是果真那样办,修成了也是三五年渠口便坏,实在是一条废渠。”
“李冰是天下大水工,【都江堰】第一好,便是选地选得好。郑国选这引泾水口,比李冰选都江堰还难,整整踏勘了三年,才选定了这座天造地设的中山!中山是石山,激流再冲刷也不会垮塌走形,一道三尺厚的铁板在龙口一卡,想要多大水便是多大水;更有一样好处,又隐秘又坚固,但有一营士兵守护,谁想坏了龙口,只怕连地方都找不到,纵然找到了地方,也很难摸上来。”
“第二难,打通瓠口。将军也看了瓠口开石,这火烧、醋激、木撞的三连环之法,当真比公输般还神乎其技!更有一绝,由此得来大量的白石灰,还是亘古未闻的上好泥料,加进麻丝细沙砌起砖石,结实得泡在水里都不怕。”
“第三难,便是那四百多里干渠了。开渠不难,难在过沙地、筑斗门、架渡槽、防渗漏、灌盐碱这五大关口。此中诀窍多多,老夫却是絮叨不来了。”
一番叙说,嬴政听得感叹不已。
“说了这么多,老朽也有些口渴了。”老者说着,给自己倒了一碗酒。
“不知尊驾愿不愿意品尝一下这乡野之地酿制的酒水?”
“乐意之至。”
老者点头一笑,拿出了另一只干净的碗。
“尚公子!”一旁的李斯赶忙给他打眼色。
“无妨。”嬴政接过陶碗,将其一饮而尽。他当然明白李斯的意思,提醒自己要注意身份。
但嬴政全然不在意,一个连自己子民的君王都掀起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坐王位。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