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三农专家·劫(第 3/4 页)
过去他们被地主和殖民者极力压榨,1000斤里有800斤都给老爷交了租子。
一位老爷手下可能有上百位佃农,他从每个佃农手里收到800斤,从里面截留一小部分用于囤积,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所以地主收到800斤,会自己囤个200斤,剩下的都卖出去。
那市场上就有600斤粮食;
现在艾欧尼亚农民翻了身、分了田,生产积极性上来了,一个人一年的产出是1200斤粮食。
假设领风者的税只收200斤。他们自己再吃掉300斤,再拿100斤出来养猪养鸡改善伙食。
因为过去饿怕了,他们还得再囤个300斤以备不时之需。
那最后可以卖到市场上的粮食,可就只剩下了300斤了。
于是
产量上来了,市场上的商品粮反而还大大减少了。
市场环境下,市面上的粮食供应少了,会发生什么?
“于是投机商人们闻风而动,合起伙来屯粮炒粮。”
“农民们见到粮价勐涨,就更不愿意接受领风者给出的官方收购价格,也开始自发地屯粮、捂粮,以期卖出高价。”
商品粮少了粮价涨,粮价疯涨了更没人急着卖粮。
最后就是领风者收购不上粮食,艾欧尼亚对海外的粮食出口也大大减少了。
“这”慎听明白了。
说难听一点,就是相较于过去那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乡绅豪强和诺克萨斯殖民者,领风者从艾欧尼亚农民那里拿走得太少了。
分田减税的仁政,反而引发了粮食投机的浪潮,造成了商品粮供应的困难。
“可我们是领风者啊。”慎犹豫着说:“艾欧尼亚农民好不容易才翻了身,他们想吃饱吃好,又过上更好的生活,又有什么错呢?”
“唉”劫叹了口气:“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出入的。”
“现实里的问题十分复杂,不是每次都能找到皆大欢喜的解决办法。”
就像现在:艾欧尼亚的农民们的生活水平上来了,但艾欧尼亚的对外出口却随之锐减。
而艾欧尼亚自己挣不到足够的钱那祖安老大哥就算血条再厚,再怎么像亲兄弟一样无私支援,单靠他们的转移支付,也不可能让一个体量如此庞大的落后农业国发展起来。
“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艾欧尼亚如果不从农业上提取到足够的剩余,就无法快速实现籽苯的原始积累,就不能尽早地发展工业,进入现代化。”
“我们当然可以‘无为而治’,让大家现在就喝酒吃肉,过上田园牧歌的小农生活。”
“但如果不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让人们一直在乡下种地,那随着时间推移,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
“艾欧尼亚农民的生活水平,只会变得越来越差。”
“要不了两代人,所谓的田园牧歌,就会变成无法解决的系统性贫困。”
为了避免这个绝望的结局,农业的集体化就势在必行。
对单个小农的行政成本太高。领风者不可能挨家挨户地上门拜访,劝说小农们尽可能地减少囤粮、出售余粮。
但是,如果千百家小农被整合成了一家大型集体企业
那领风者只需要派人向企业管理者送上一份“打击粮食投机”的官方文件,就能轻轻松松地刺激企业出售囤积余粮,平抑粮价,解决市场性的粮荒。
艾欧尼亚的粮食出口才能上来,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本去投入现代化建设。
“原来如此”慎心情复杂地点了点头。
但他想了想,又说:“不过,我们也没必要做得太急吧?”
和李维的前世不同,这个世界的领风者可谓是天下无敌。
艾欧尼亚有迦娜女神罩着,又不是不马上发展工业、增强综合国力,就会被群狼环伺的国际社会围猎绞杀。
对艾欧尼亚人来说,海对面非但不是敌人,反而是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前往定居的兄弟之邦。
这就让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随之大大降低。
“劫,你之前不是也说了,协会已经改变了工作路线,只打算在艾欧尼亚建设‘均衡优先的有限现代化’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