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魔改版《双城之战》(第 2/4 页)
但奈何...这部音乐剧里的音乐,全是李维从他的“地球音乐库”里借鉴来的世界级名曲。
曲是传世名曲,为曲子献上歌喉的还是星籁歌姬萨勒芬妮。
于是,这部音乐剧当时把奥格莎都给看得泪流不止。
在剧中代表旧势力的武田斋藤被领风者消灭的时候,他们这个全部由德玛西亚贵族组成的外交使团里,竟然还有人忍不住鼓掌起立。
“文化作品对人思想的改造渗透之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回想起当时心中不由自主的触动,奥格莎愈发心有余季。
“而最可怕的是,领风者还不只擅长通过主旋律音乐剧,这种严肃正经的文化作品来宣传他们的思想。”
“我们的李维会长除了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似乎还是一位高明的通俗小说作家。”
“他很擅长把严肃的主旋律思想掺杂进追求娱乐性的通俗文艺作品,并以此悄无声息地向读者输出领风者的政治正确。”
“比如说...”
比如说祖安最近出就推出了一部漫画,还有根据漫画同步改编推出的真人电影。
(没错,祖安有电影。别问,问就是海克斯科技)
电影的名字就叫《双城之战》。
故事内容是一个没有领风者存在的世界,祖安“未来”发生的故事。
剧本是李维亲自写的,而演员则来自领风者干部们的友情出演。
其中由金克斯扮演金克斯,蔚扮演蔚,凯特琳扮演凯特琳,希尔科扮演希尔科,维克托扮演维克托,梅尔扮演梅尔...
“平行世界,未来祖安,源自真人真事的情节推演。”
“如此新颖有趣,把娱乐性拉满的故事题材,我想就算是对严肃政治题材毫无兴趣的十岁小孩,都会有兴趣去看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
跟主旋律的音乐剧《祖安奴工》相比,这部商业化气息浓厚的《双城之战》,明显有着更加广泛的受众。
虽然对苦难有切身体会的这一代祖安人,其实更喜欢写实的《祖安奴工》。
但孩童、皮城人、外乡人,都明显更能接受娱乐性更强的《双城之战》。
“而《双城之战》看起来像是不掺杂政治的单纯娱乐作品,但实际上,领风者的意识形态就悄然深藏在这故事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它不仅存在,而且无处不在。”
这版本的《双城之战》其实是经过李维小幅改编,和原版有很多不同的。
原版说是《双城之战》,但它的真正名字其实是《奥术》。这个名字也更贴切些。
毕竟祖安和皮尔特沃夫作为工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业都市,全片却没有一个工人出现...这也很难说是《双城之战》,只能叫《金克斯寻亲记之双城风云》。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