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秋收(第 3/4 页)
“会不会是风吹的啊?前几天风大,又下雨的。”张母观察着儿子神情。
“我把了一下下面的土,根系很深,根量也足。”
张母听到这笑了:“那就没事,不用太担心。”
“妈,水稻倒伏并不是只和根部有关,还与茎部有关。”
“稻穗太重了?”
“封行过早,密度过大,导致下面的叶子受光下降,造成底节充实物质合成不足,此时看不出倒伏。”
张新阳说完话,母亲脸上的疑惑更深了,他便耐心的细细的给她解释:“水稻抽穗灌浆时,经过光产生它们需要的物质,如果光照不足,产生的物质不能满足种子灌浆的需要,植物繁衍后代是一种本能,当营养不够不能产生种子时,植物自己想办法解决。”
“咱家水稻过密,植株之间叶子遮挡,这样光照少,营养跟不上,它就会从伸长节间中抽取现成的营养物质,这样就会导致底节本不充裕的物质更加匮乏,而植株上部重量加大,最后无法承载就出现倒伏的情况。主要时间发生在乳熟后期,底节充实度,才是倒伏的根本原因。”
张母原本也觉得儿子太过担心,现在儿子扯出这么多的专业来,也动摇了:“快吃饭,吃完我和你去地里看看。”
凭借自己的话不可能让父母相信,父母种一辈子地,他们的经验是这些年里总结出来的,而他只是一个刚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学生,学的东西也不是专门针对水稻,他说的这些也是以前自己去南方跟着老师学习时得到的知识。
现在自己家水田他发现问题,也不敢断定会不会倒伏,原本他也打算一会儿再去田里看看,最好和老师发视频沟通一下。
既然要去田里,张新阳也没多耽误,三两口吃个半饱就放下了筷子,把碗筷收到厨房就走了。
下午两三点钟最晒,田里连个人影都没有。(青蛙通常是晚上才出来吧?)
张新阳出门时给母亲带了一顶草帽,张母却舍不得儿子晒,母子推让之后,最后还是戴在了张母的头上。
“新阳,你大哥是从什么时候辞职的?”老头子忍得住不问,张母却忍不住。
气过恼过,想过不管过,可哪能真的不管啊。
“应该是年后,他突然来电话。”张新阳想到他帮着大哥瞒下的原因,忍不住说了几句,“妈,我大哥一直很听你们的,当初考大学,你们说当老师好,他就直接选择了师范,其实男孩子想当老师的并不多,大哥又性子闷不爱说话,当老师还真挺让他为难的。可他什么也没说,就按你们说的做了。”
“他不喜欢可以说,不想当老师可以做别的,去养牛算怎么回事啊?”
“他的性格,怕是已经憋了很多年,才鼓起勇气做下这个决定吧。那天晚上他给我打电话,后来挂电话我看是凌晨一点多,他那个时候没有错,应该纠结了很多天最后才忍不住才和我说吧。”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