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但我更喜欢自由(第 3/4 页)
赵辰给他们的感觉,和其他人完全不同。
踏实、沉稳,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相处起来很舒服。
一般来说,坯子要风干好几个小时,孙茂海为了学习赵辰的技法,也为了不打扰赵辰,就和丁武、吴路到院子外面等着。
此时此刻,直播间聚集了不少懂瓷器的人,也有不少人认识孙茂海。
他们看到孙茂海如此的客气,都是面露惊异之色。
这年轻人到底有什么本事,居然能让孙茂海这么客气。
直到了下午五点半左右,赵辰觉得坯子风干的差不多,才又重新开始工作。
他用清水把灰白色瓷坯上的灰尘擦洗干净,然后,赵辰取出了一个塑料桶,打开了盖子。
桶里还有大半桶釉。
这些釉花费了赵辰不少的功夫,用的都是最好的原料。
孙茂海看到釉的颜色,立刻就走了过去,蹲下来细细的查看。
博物馆用的釉色和这种釉色很像,但是有所区别。
赵辰这一桶釉,材质更偏向深蓝色,也更粘稠,却有一种很棉的感觉,没有那么的粘连。
孙茂海一眼就看出,这釉的材质极佳!
烧制瓷器,手法是一方面,原料是另一方面。
手法再好,没有好的材料,也烧不出顶尖的瓷器。
各地的瓷器烧出来区别很大,也是因为用的釉区别很大。
而且,孙茂海知道,赵辰能烧出和古代官窑瓷一模一样的瓷器,这釉的配方绝对是核心之一。
他想问赵辰釉的配方是什么,又觉得有些唐突,毕竟,这涉及到赵辰的秘密。
这时,只听赵辰对直播间的网友们说道:
“烧制瓷器,其实釉的影响很小,只要是品质比较好的釉都能烧出来,关键还是看方法。”
“南宋官窑瓷的釉色多以青灰色为主,有深有浅,也有少数粉青色和月白色的釉。”
“我调制的釉就是普通的深青灰色,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也更内敛一些。”
听到赵辰的话,孙茂海也是恍然大悟。
博物馆的釉,也是上等的好釉,而且颜色也符合南宋官窑瓷的制瓷标准。
那么博物馆就没有必要追求和赵辰的釉完全一样。
毕竟,就连古代的修内司官窑,用的也是好几种不同的釉。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