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大秦帝国三代继承人,子都封太孙!(第 3/4 页)
赵高作为胡亥之师,近两年虽然因为胡亥入学馆就学,而未尽到师父的责任。
但有道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两人之间的师徒感情,非但没有变淡,反而因为距离产生美,胡亥对其越加敬爱。
而且,有师徒关系在,两人早已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该说不说的,无论扶苏再怎么优秀,太子之位再如何稳固,赵高还是打心眼里希望,胡亥能凭借得宠这一优势,争一争那个位置。
毕竟,唯有胡亥得势,他赵高的家族,才能在嬴政百年之后,继续在大秦昌盛下去!
可现在……嬴政和秦墨的私语商量,他听了个一清二楚。
子都要封太孙了!
大秦帝国的第三代继承人即将敲定!
这让赵高看清了一个现实,胡亥纵然再得宠,也仅仅是得宠,对那个位子再无一丝竞争成功的可能!
胡亥未来最好的命运,便是再过个几年,获得一块较好的封地,离开咸阳就藩,成为一位有名无实的公国之君。
而他赵高,或者说他的家族,最好的结局,便是跟着胡亥去就藩,或可得胡亥之庇护,再苟延残喘个十数年。
如同当初那些站队诸位成年公子的朝臣,在诸位成年公子被分封到塞外之时,只能灰溜溜携家带口,跟着他们站
队的成年公子,去塞外为官……
这算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政治斗争失败结果!
赵高心中无奈苦涩之际,胡亥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目光,突然抬头与之四目相对。
胡亥愣神了片刻,因为聪慧机敏如他,看出了赵高眼中的无奈与苦涩。
稍倾,胡亥似乎若有所悟,但却只是向赵高回以一个灿烂的微笑,似有宽慰之意。
有些事情,还是不要异想天开了!
……
……
十月初,中枢大朝会。
嬴政发下三道诏令,一道是敦促官吏,稳抓秋收之事,这是题中应有之意。
而第二道诏令一经发出,文武百官顿时哗然一片……正式加封公孙子都为太孙,为大秦帝国第三代储君!
而哗然过后,文武百官却又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怅然若失。
以后踏踏实实做事吧,那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念头,大抵可以彻底摒弃了。
嬴政尚且正值壮年,二世和三世继承人却已经定下,在想那些有的没的,纯属白白浪费精力和脑细胞……
当然,这并不是说,就没有捷径可走了,只能闷头苦干,靠政绩升迁了!
太孙尚且年幼,也到了开蒙的年纪,谁若是能捞到太孙之师的职位,那未来可太有盼头了。
便如同淳于越那般,如今虽官位不显,地位却是极其超然。
等未来扶苏登基,妥妥的更是朝中新贵,谁又敢小觑呢?
太孙自明日起,搬出咸阳宫,入秦相府中居住。
文武百官心思百转之际,嬴政却在赵高宣读诏书的声音落下后,又补了一句。
百官齐齐为之一愣,晃神片刻才反应过来,嬴政这话是甚么意思。
这分明是要让那位年轻宰相,担起教导太孙的责任啊!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