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只有这两个选择,就这么简单!(第 3/4 页)
秦墨从战场上收回目光,向嬴政和诸文官道。
嬴政含笑点头:“正该如此!”
稍后,诸人策马回城,商讨具体事宜,大军则在城外驻扎,将战俘集中看管。
在城内躲避的西瓯越民,得知城外战斗已经结束,西瓯王被生擒活捉后,便也安了心。
于是纷纷成群结队带着口粮,以及存放在城中快要枯萎的秧苗,返回居住的村寨,抓紧时间插秧!
王城平原因为战争的结束,而迅速恢复生机,到处都是忙碌的越民,操作简易的人力插秧机,在水田中劳作。
秦墨也开始着手整编降卒……当然,具体工作还是由诸文官负责……
一位位朝廷重臣,被他督促着,忙碌的像拉磨驴子,在短短三天内,便把降卒整编完毕。
降卒中的大小将领,以及贵族、士族、巫长首领,尽数被剔出,从铁山军中调拨军法思想过硬的将士替换。
而后便是整训,白天训练晚上进行军法思想教育,并时不时的来一场忆苦思甜大会。
这其中,出身西瓯的降卒,不需参加为期二十天的整训。
因为在降卒进入整训期的同时,秦墨开始分兵收复西瓯国剩余领土了。
如同当初收复番禺之地的平原城镇一样,仍然奉行以当地之兵,收复当地之城的策略。
新整编的西瓯降卒,以及出身当地的投降贵族士族,搭配前些时日征调训练的一万五千西瓯辅军。
再加上一万阳禺辅军,五千混编步骑为辅。
分成数股,分别向各处平原城镇进发。
五千禁卫骑兵则作为机动力量,掌握在秦墨手中,随时支援进军受挫的兵马。
而且,秦墨手中还握着西瓯王这张牌,但凡是顽抗据守的平原城镇,便让禁卫骑兵带着西瓯王前去叫门……
西瓯王不想死,便只能被动的喜提‘叫门大王’称号!
如此,西瓯国剩余平原城镇在短时间内,便被尽数收复,完成公审士绅土豪,和分田编户工作后,留下少量兵马驻守,余者又收缩回王城平原。
彼时接受整训的降卒,也已焕然一新!
秦墨手中兵力充足,与嬴政和诸文官一商议,干脆分兵行动。
西路军以章邯为主将,姚贾为监军。
领骆越、俚獠、苗人新军一万,外加一万五千西瓯辅军,以及五千禁卫骑兵,共计三万大军。
嬴政给章邯和姚贾的任务,是将俚獠和苗人降服,将之纳入大秦版图,与楚南黔中郡连为一体。
顺便,煽动骆越国民造反,将之蚕食掉,逼着以项羽为首的六国旧族,往更西方而去。
章邯是善战的,作为主将绝对合格,历史早证明了这一点,只是不知道这一世,他能否在项羽手中讨到便宜。
秦墨为了保证章邯必胜,把这星球上最精锐的一支军队,也就是五千禁卫骑兵,全都交给他了。
而且章邯的监军姚贾,也是个纵横家一样的人物,其与顿弱乃是大秦外交界的左膀右臂,若没有他俩明里暗里破坏六国抗秦的局面,大秦想要攻灭六国一统华夏,最起码要推迟五年以上。
包括蒙毅率领的水军战舰,也会从海上绕到骆越国,支援章邯的兵马。
如果这还不能胜,秦墨就彻底无法克可说了……
西路军出发后,秦墨和嬴政则率领一万楚南步卒,五千混编步骑,以及一万阳禺辅军,回军阳禺境内。
秦墨和嬴政,以及剩余的诸文官,都以为在阳禺境内,还会有一场大仗要打。
至少,阳禺王手中还是有兵力的,需要设法将之消灭!
可令人意外的是,两万五千大军,刚回师到阳禺境内,嬴政这位太阳神帝,便接到了几封降表。
是来自阳禺王和几個大部族首领的降表,他们投降了!
只不过,并不是无条件投降,有的请求保留奴隶田财,有的请求加官进爵。
更有甚者请求册封世镇地方,像是投降了,又像是没投降,只是每年会向大秦上贡……
“瓜怂,想的倒挺美,额第一个先灭了你这弹丸小国!”
嬴政看罢最后一封降表,愤愤将之仍在地上骂道。
赵高捡了地上的降表,给诸文官念诵。
诸文官听完,也是无语,揖手劝道:“陛下息怒,为这等不知天高地厚之辈,不值当动怒。”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