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节点(第 4/4 页)
但这很明显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受害人慧娟最终失踪在某条偏僻的岔路口,这很明显应该是受邀前往某个既定目的地的特性。
这样的前往,若不是出于某种既定生活目的,那么必然就是受到某位熟人的邀约前往。
以受害人慧娟喜欢跳广场舞的特性来看,她前往偏僻小巷的时间肯定是在白天,就算地处偏僻,四周肯定也是人来人往的。
如此光天化日之下,不可确定的因素太多,以犯罪集团的严谨态度,根本就不可能会选择这种时间段去绑架受害人。
前者是因为绑架行为本身的风险,后者则会留下熟人这条更为明显的破绽,两种情况都被轻易的排除,那么只能说明这是一起铤而走险的绑架案件。
“马队长,受害人是在白天前往的那处僻静小巷,对于受害人为什么会前往那处僻静的小巷,其原始动因你们已经查清楚了吗?”
虽然已经在推理层面上否定了这起失踪案,但出于一种谨慎的态度,第五正还是将两个关键问题给询问了出来。
马良玉的用意,也有考验第五正的意思,他没有想到第五正竟然能够一针见血的点出这起失踪案的关键所在。
“由于人手不足,对于受害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只做了初步的走访,且鉴于受害人随身手机也已经一同失踪,所以并不清楚其前往那处偏僻小巷的原始动因是什么。”
马良玉倒也痛快,直接承认了这个最大的缺憾。他倒是想要看看,第五正在明白了这起失踪案的重点之后,到底想要如何去处理。
他到底是会抽出那么一丢丢的时间,去亲自证明这起案件是否会是人间蒸发式的失踪案;又或者,直接选择转身离开。
“受害人是否为独自居住,其子女目前的状况如何,与其一同跳广场舞的,是否反馈其最近的精神状况问题?”
令马良玉略微感到有些意外,第五正并未选择立即插手或借故离开,而是再次一连问出了几个问题,试图去了解案情的更多细节。
这样的举动,想得比较良性一点,就是想要更多的了解案情的走向;想得稍微偏激一点,这就说明第五正相信以目前的线索足以对这起案件进行定性,只是他马良玉的能力低微,无法做到这一点而已。
很明显,两种情况都已经出现在马良玉的脑海之中,使得他的眉头下意识的皱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