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传言!(第 3/4 页)
对于唐府这些下人,主要也都是由他来招募和开除。
只不过唐府一般不开除仆役,除非是做了特别愚蠢的事情,为唐府招来祸事且死不悔改,不愿承担,否则的话,对于那些有救的人,楚管家都愿意伸出援手。
他当初也是从最底层的乞丐,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对于跟自己一样的普通百姓,劳苦大众,楚管家有着天然的同情。
而正是这份同情,使他开始去了解唐府上所有的仆役和丫鬟。
对于每个人的身世和家庭环境,他不能说是如数家珍,至少也能说知道一个大概。
“据说刘春花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她母亲常年卧病在床,没钱请大夫,只有等柳上仙到白石村义诊时,才能靠柳上仙开的药多挺一段时日。
她还有个弟弟,叫做刘承。孩子长得秀气,好像是在灵宗县拜了名师读书。
每个月的月末月初,他都会抽出点时间来回到家里看看家人,或是帮帮他父亲做做家里的杂活。
刘春花偶尔也会带着刘承到府里来玩,小人见过几次,都是小人准许他进来的。
不过,除了刘承的事情是小人亲眼见过、亲耳听过的之外,其余的事情小人都不是很确定。
毕竟刘春花常常是被夫人叫去,夫人还叫小人不要指使刘春花做事,她另有安排,所以小人也不知道这具体是怎么个情况……”
“还有这等事?”
唐老爷一听,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力气,是拍案而起。
之所以要有管家,就是为了让主人家省心。
而管家的主要任务,除了规划府内事务之外,重中之重就是管理府内的丫鬟仆役。
张氏她虽然为自己生了个儿子,但即便是被自己当半个女儿养的阿秋,都要服从管家的安排,她又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要一个丫鬟脱离管家的掌控,成为被她使唤的工具人呢?
这样的事情,在唐府里可是没有先例的。
更何况,老唐家的大人从小就教育孩子,即便是丫鬟仆役,他们也是人,跟自己没有任何的区别,只不过是出身限制了他们,让他们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来过活。
老唐家的家族教育一直很成功,不然也不会在昌平县有这么高的声望。
唐老爷之所以能不靠任何产业,振臂一呼就抻起整个昌平商会,与老唐家三代人积攒下来的声望也不无关系。
别人做善事,大多数都是偶尔做一次装装样子,然后大肆宣传一番,好让大伙知道自己是个好人。
而老唐家三代人百十年如一日,不宣扬,不自夸,默默无闻的做好事,自然会得到他人的敬重。
即便是心里最阴暗的人,看着老唐家这样做,也会不由感慨一句,装好人能装三代,那也算是值得尊敬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