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宇文泰:贺六浑的铁CP(第 3/4 页)

    一直等到公元537年,高欢才终于拿出将西魏视作心腹大患的态度,集结三路大军向关中进攻。一路以高敖曹领兵攻上洛,一路以窦泰领兵攻潼关,高欢则亲率大军吞并蒲坂。

    是役宇文泰并其部属在经过仔细分析后,认定东魏窦泰军才是今次进攻主力,又因高欢分兵三路不暇接应,集结主力直扑潼关,成功击溃窦泰军,窦泰军败自杀。

    因为窦泰兵败,其余两路人马也失于策应,高欢无奈退军,是谓小关之战。

    小关之战可谓是西魏的立国之战,在此之前,西魏政权虽然建立,但却始终笼罩在东魏强大的军事压力阴影之下,无论是宇文泰还是部下众将都不得喘息。

    此战胜利之后,西魏政权的凝聚力才初步形成,有了与东魏并立争霸的信心和底气。

    小关一战对高欢带来的挫败感是巨大的,除了战场上损兵折将的失利之外,更重要的是对高欢个人威望与信心的打击。

    所以在几个月之后,当得知关中大饥,宇文泰冒险率军东出潼关入恒农就食时,高欢便再次集结大军,浩浩荡荡向关中杀来。

    小关之战虽然暂时解除了西魏政权的危机,但整体上对东强西弱的形势扭转不大。

    特别当年关中大饥,宇文泰不得已率领军队冒险冲出潼关,夺取了恒农仓城,一待就是五十天,可见的确是饿疯了。

    每读史书看到这一段描写,总觉得这一时期的西魏军队就像一群耗子一样,趁着主人不注意偷偷溜出洞来偷粮食,西魏立国之初的确是贫弱有加。

    当得知东魏再次发起进攻,宇文泰又匆匆返回关中备战,其所召集诸州人马还未聚集,高欢大军便已经渡过了黄河。

    有关接下来的沙苑之战,因为战争结果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所以有关于此的议论也颇多。

    东魏方面,先后有斛律羌举、侯景、彭乐等人进策。

    斛律羌举先是提议分兵进攻长安,直捣西魏权力中心,这被许多人认为是持重之计,高欢不采纳是愚蠢。

    但就在几个月前,东魏分兵来攻,被宇文泰集中优势兵力击败,此时再作分兵,高欢能无阴影?

    而且,之后的河桥之战中,之前沙苑之战收拢的东魏败军已经在长安腹地举义,逼得返回长安的李虎等要护送西魏皇太子撤离长安、驻扎于渭北。

    但长安民众们奋起反击,与东魏人马无日不战,最终拖到了西魏主力返回平叛。

    所以在沙苑之战中,东魏分兵多少能够拿下长安,谁又能够保证。

    侯景、彭乐都是阻止高欢在沙苑进行火攻,这也让后世看客大感惋惜,只觉得用火攻的话可能一把火就烧死了宇文泰。

    侯景的理由是,就这么一把火烧死宇文泰太便宜他,也显示不出东魏的威风。而彭乐则骄勇轻敌,觉得以多胜少、必定能够打败生擒宇文泰。

    后世论者常说,侯景谋逆之心于此显露,故意阻止高欢火攻、放宇文泰一马。

    但这论调多少有点事后诸葛亮,因为侯景之后的叛逃而前推侯景居心叵测。

    但此战双方本就实力悬殊,就算不火攻,东魏战前也有极大的把握击败宇文泰,阻火攻便能纵敌、养寇自重。

    这么说脑洞实在有点大,东魏十几万大军过河郊游的,不放一把火干不掉西魏?而且高欢就这么被说服也有点无厘头。

    我觉得侯景作为怀朔镇无论是地位还是能力都仅次于高欢的豪强,阻止火攻应该会有更翔实更具体的理由,比如时令、地形、彼此阵势等等,都会给火攻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反倒是彭乐这个被人讥笑有勇无谋的猛将,心思可能没有那么率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武圣! 志怪书 剑啸灵霄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玄鉴仙族 过河卒 盖世双谐 叩问仙道 修仙琐录 阵问长生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山河志异 神话之后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你们修仙,我种田
最多阅读 九阴九阳 剑来 最强兵王混花都 仙逆 青衿问道 遮天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玄鉴仙族 逆仙 彼岸之主 身在洪荒争做道祖 中州录 原来我是道祖 为龙之道 凡徒 大夏文圣 我有一卷黄庭经 小狐妃,太凶萌 武圣! 神话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