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回京途中(第 3/4 页)
历代武将作乱,唐朝就是前车之鉴,可这种防止也不能像皇帝老爹那般极端。文武大臣,天生就是要掣肘,不能一味重用个体。
要说按照明清时期普通世袭,采取降爵方式,赵德昭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很快就被他否定,国家财政实在是负担不起,这会把大宋撑爆。
“爹爹,这食邑…!”
赵德昭抬头看了一眼皇帝老爹,轻轻将诏书放在桌案,慕容延钊食户数量,皇帝老爹给到一千二百多户。
“无妨,你不是说不能行鸟尽弓藏之事吗?朕虽不让其子孙袭爵,然还是要保其一家吃穿无忧的。”
赵德昭闻言眉头一皱,按照现在爵位户数,每月一户大概在二十六文钱左右,食户1200百户,一个月大概就是在三十贯钱左右。
赵德昭心中一惊,一算还真吓一跳,这老爹忽悠起人怎么连儿子都不放过,一个月三十贯的爵位俸禄。
高嘛,高个屁啊!
当然,这话赵德昭自然是不敢说出来,这种爵位俸禄很低,简直低的令人发指。不过还好只是爵位俸禄,其中还不包括官俸,不然就真的太低了。
“咳,这个二郎你也知道,新朝初立,连年征战,导致国家财政困难。”
赵匡胤看见儿子的眼神,也有些忍不住,没有办法,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国家财政现在的确是困难。
“爹爹,财政自古就是国家命脉,现在爹爹平定了李筠叛乱,可以试着从各藩镇手中收回。”
赵德昭拱手一礼,他自然清楚皇帝老爹为难,现在的宋朝不是以后能比的,这才建立没有几个月,你指望他能有多繁荣。
“怎么说?”
赵匡胤眉头一皱,关于财政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因为李筠等旧臣造反被一直耽搁,所以一直就没有计划着来。
“爹爹,庐州的李重进肯定是要造反,既然如此,爹爹何不多加一把火,让其火势得再旺些。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