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职(第 4/4 页)
当守护在京之时,有时候领国内发生大事传到了守护的耳中,或者守护代没有及时将地租与税赋上缴到京都的守护家里,在这个时候,守护就会派出使节回到领国,处理政务或者催债,这种临时的职役便是“守护使”,其实就与我们的钦差大臣有些类似。
奉公众
在室町幕府建立初期,室町幕府的军事实力是由足利氏一门以及幕府重臣们的兵力组成的,包括护卫平安京、幕府以及各个行政机关都是如此。等到京都的战事逐渐趋于平静以后,各守护在京的军队大为减少,大多回到了领国专注于经营领地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室町幕府急需建立起一股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于是,在三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时期,直属于幕府将军的军事组织“奉公众”就这样诞生了。在室町幕府时期,幕府将军的直属家臣分别有五番众、诘众、节朔众、部屋众、申次众、供众、走众等等。其中,申次众负责幕府将军与诸大名的联络,北条早云他们家就是幕府申次众出身,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他的姐姐(旧说妹妹)才会嫁入今川家,五番众则是组成将军直辖军队的主要力量。幕府将军的直辖武装共总数约有两千余人左右,由幕府将军的直属家臣以及各地守护大名的庶流出身的武士组成,平常轮流执勤,常备维持在四、五百人左右,负责护卫将军的安全。这些直辖武装的指挥官级别的武士,便被称为“奉公众”(御番众),相当于江户幕府时期的旗本武士。在应仁之乱时期,奉公众坚定地站在了幕府将军一方,很大一部分保持事实中立,因此并没有遭受损失,直到足利义材被废时的“明应政变”导致奉公众分裂为止,都是象征幕府将军权威的武装力量。
段钱
段钱原本是修筑神社等等特殊时期征收的赋税,在室町幕府时期,段钱由各国守护负责征收,随后再上交给幕府。不过,段钱的实际征收都由守护操作,因此守护征收的钱财数量以及上缴数量究竟有没有不同,其实室町幕府并不了解。
酒屋·土仓役
按照室町幕府的规定,以卖酒的酒屋中酒壶的数量为基准,规定每家酒屋需要缴纳的赋税。但是在进入战国时代以后,室町幕府能够掌握的酒屋数目并不多,实际上有许多新建的酒屋,或者旧酒屋又新增了酒壶,并不为幕府所知,依旧是按照之前规定的数额缴纳。土仓是室町幕府时期相当于我国的当铺以及钱庄的存在,可以以物换钱或者借高利贷,室町幕府会定期对土仓征税,通常酒屋都会兼营此项业务,正是因此酒屋役与土仓役通常都被并称为“酒屋·土仓役”。在室町幕府中后期,幕府的财政缩紧,为了保护“酒屋·土仓役”的征收,室町幕府限制各国生产的酒进入京都。同时,因为一揆要求德政的缘故,室町幕府颁布的“分一德政令”,最终导致财政陷入恶性循环,酒屋·土仓役的数额急剧减少。
五山官钱
室町幕府时期,设立了五山、十刹等等官方认可的寺院,当这些寺院更换住持之时,需要室町幕府发行“住持职补任状”,才能够走马上任。当然,作为感谢,这些新上任的住持便得向幕府缴纳一些金钱作为答谢,此即五山官钱。五山管钱缴纳的数目不等,没有规定,通常只有数十贯钱到百余贯钱。
五山献物与献钱
幕府将军在出游之时,经常会拜访“五山”的寺院,有时候一天就会。在这个时候,寺院就必须向幕府将军献上一些特产以及钱粮,通常都分别是价值二、三十贯钱的不定数量的衣服、笔、纸等等物品,再加上数额不等的现钱。在室町幕府中期,有时候一年的五山献物与金钱甚至会达到八千贯,比对明的勘合贸易还要多数倍。足以见得,这些垄断技术又占有大量庄园的寺院经济实力有多雄厚了。
守护出钱
在室町幕府时期,每当将军要进行出游、举办法事或者一些公事私事但又缺钱时,会向各国守护征收临时赋税,这便是“守护出钱”。在永享三年(1431年)时,因为将军御所的搬迁,室町幕府下令征收赋税,领有一国的守护上缴二百贯钱,领有三国、四国的守护上缴一千贯钱。不过,当时像山名氏、细川氏、畠山氏、一色氏等幕府重臣为了表现忠心,都向幕府上缴了超出额度的一千五百贯,而领有一国的守护也基本上都上缴三百贯左右。
地头御家人役
作为将军的直属家臣,除了奉公众以外,其余的直属家臣若是在各地拥有四町以上的领地,按照幕府法度的规定每人需要向幕府缴纳一贯钱的赋税,这些地头们会定期将赋税上缴到守护处,由守护代为运往京都的幕府。
申次众
是负责幕府将军与各地大名之间联络的职位,相当于幕府将军的秘书,虽然职务不高,但是地位却是非常之高。
在日本战国时代大名们通常也会在领地内设置一个名为“目安箱”的东西,简单翻译的话就相当于“写给城主的信”一样,是可以直接向领主检举不法分子或者提意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