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依稀盛世(第 2/3 页)
是的,再过千年,倘使章家有后,要请他们记得:
章惇,是条汉子!是条顶天立地的汉子!
太后赢了。端王被赢了,在朝堂,他是个筹码。
翻开筹码的两面,分别刻着“敦厚”与“温顺”。
而当时的大宋,北面是鹰视狼顾的辽国;西面是跃跃欲试的夏国。
大宋朝,需要的是雄主。
赵佶心思机敏,他从不缺智慧;缺的是能帮他把握内心方向的,意志坚定的能臣。
这样的能臣,大宋也从来不缺,可也是最遭忌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智计高明者,无不是看似长袖善舞;真正独处时,将那满腹心事,捋到一日三省的地步,心情忽上忽下,竟似那如履薄冰一般。
为了塞住天下悠悠之口,赵佶智计百出,振作了十几年,一手缔造了“崇观盛世”。此时,物阜民丰,歌舞升平。
政和七年,当他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时,他自满了。
同年,他启动了劳民伤财的艮岳山工程。
这件被后世讥为笑谈的造山奇迹,极尽奢侈,包罗万象,是园林建造史上上的里程碑。却极大了削弱了大宋的国力。
工程还没完,宋江反对在梁山泊征税,方腊反对花石纲,一南一北,先后聚众起义。
赵佶机智过了头,半路改元宣和,艮岳山工程照旧进行。
他住在皇宫,眼睛的目光越不过禁城,反而是耳朵好使,听到的都是阿谀奉承。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